时间: 2025-04-28 10:24: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0:24:18
西涧种柳
作者: 韦应物 〔唐代〕
宰邑乖所愿,黾勉愧昔人。
聊将休暇日,种柳西涧滨。
置锸息微倦,临流睇归云。
封壤自人力,生条在阳春。
成阴岂自取,为茂属他辰。
延咏留佳赏,山水变夕曛。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闲暇时光种植柳树的情景。他感到自己在这个地方的努力与他人过去的成就相比有些羞愧,因此选择在西涧边种柳。诗中描绘了他在劳作后稍作休息,望着流动的水和归来的白云。他意识到土地的肥沃是靠自己的辛勤劳作,而柳树的成长在春天的阳光中显得生机勃勃。成阴的柳树并不是他个人的功劳,而是未来的某个时辰才能显现的茂盛。最后,他希望能留下这份美好的景致,山水在夕阳的映照下变得迷人。
作者介绍:韦应物(737年-792年),字子云,唐代诗人、官员,生于河南,后迁至扬州。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韦应物任职期间,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种柳的场景正是他在闲暇时对生活的反思和寄托。
《西涧种柳》通过种柳这一简单而富有象征意味的行为,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诗中,作者以清新的语言描绘出一个宁静的西涧,柳树在春日阳光的照耀下茁壮成长,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希望。诗人在种植过程中,不仅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也在思考自身的努力与社会的关系。
诗的前两句提到“宰邑乖所愿,黾勉愧昔人”,表现了作者对自己理想与现实的反思。尽管身为官员,生活的琐碎却让他感到羞愧,似乎历史上的伟人都在用行动证明自己的价值。接下来的描写“聊将休暇日,种柳西涧滨”,生动展现了他在闲暇时光选择通过种柳来寻求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在描写的过程中,作者用“临流睇归云”表达了他对自然的依赖与向往,水流与归云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最后的几句则强调了劳动的意义与希望,暗示着未来的成就并非一朝一夕,而是需要时间的沉淀与积累。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深邃的情感,将个人的劳动与自然的生长结合起来,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憧憬。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劳动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和深刻的人生哲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韦应物的《西涧种柳》主要描写了什么?
诗中“临流睇归云”中的“流”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成阴岂自取”为诗人表达了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