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3:37: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37:41
偶然乘兴一登楼。江色俯晴流。试看千山枫老,无奈又残秋。云影碧,晚峰浮。雁声悠。栏杆倚遍,地上天边,何处消愁。
偶然心情好,登上高楼远眺。俯视江水在阳光下闪耀。看看那千山的枫树已经变老,然而又是残秋的时节。云影在碧空中飘浮,晚霞映照着高峰。雁声悠悠传来。我依靠在栏杆上,四周的景色尽收眼底,不知该往何处去消解我的愁苦。
王贞仪(约1634-1711),字季恭,号瑗山,清代女词人,擅长写词和诗,尤其以抒情见长。她的作品常反映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
《诉衷情 秋望》写于秋季,正值枫叶渐红、秋意渐浓之时。诗人在高楼之上,感受到秋天的萧瑟与孤寂,借自然景色抒发内心的愁苦。
《诉衷情 秋望》是一首抒情诗,通过描写秋天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孤独。全诗以“登楼”开始,设置了一个高远的视角,诗人置身于高楼之上,俯瞧着江水与远山,形成了一种开阔的视觉空间,给人以无限遐想的余地。接着,诗人通过“千山枫老”来表达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暗示着人事的变迁和内心的惆怅。
“云影碧,晚峰浮”一句,描绘了秋天特有的清澈与宁静,云的影子在蓝天中轻轻飘动,晚霞映照着高峰,构成了一幅动人的景象。然而,这样的美丽却不禁让人感到一丝忧伤。接下来“雁声悠”引入了秋天的另一象征——大雁,借助雁声的悠长,进一步渲染出诗人的孤独感。
最后几句“栏杆倚遍,地上天边,何处消愁”则是诗人情感的高潮,栏杆是支撑与依靠的象征,而“何处消愁”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迷茫。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深沉的情感,令人沉思。
整首诗以秋天的萧瑟景象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内心孤独的情绪,展现了一种深邃而又无奈的情感基调。
王贞仪的《诉衷情 秋望》主要描写哪个季节的景象?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诗中“何处消愁”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无奈与孤独
c) 满足
d) 愤怒
诗中提到的“雁声悠”主要象征什么?
a) 欢乐
b) 失去与思念
c) 平静
d) 繁忙
与王贞仪的《诉衷情 秋望》相比,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写了秋天,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与柔和;而杜甫的《春望》则在悲伤的背景下展现了更为宏大的历史观。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前者更为细腻,后者则更为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