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5:42: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5:42:49
《玉漏迟 题元裕之乐府》
作者:朱青长〔清代〕
浙江人已杳,高风却似,寒林孤鸟。
沉没词坛,斗米微官潦倒。
不要征西石碣,固得与辛苏同调。
遭客笑,清才史馆,够他舒啸。
无扰,别墅嵩阴,共涧石烟霞,老了还小。
千载浮名,绝不让交谁了。
几点苍山古画,剩冷冷残阳斜照。
人莫晓,乱世苦心家少。
浙江的人已然消逝,而高风仍似往昔,像寒林中的孤鸟。
我沉沦于词坛,微薄的官职和生活十分潦倒。
不想征西的石碣,倒宁愿与辛弃疾、苏轼同调。
遭到客人的嘲笑,清才在史馆里,足以舒展我的抒怀。
无须打扰,静谧的别墅在嵩阴,伴着溪流与烟霞,越老越显年轻。
千年的浮名,绝不会让给任何人。
几处苍山古画,剩下的只是冷冷的残阳斜照。
世人难以了解,在乱世中苦心经营的家庭之少。
朱青长(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词和诗闻名。他的作品常常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观察,关注人事冷暖,以及对历史的感悟。
《玉漏迟》写于清代,是诗人在生活困顿时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表现了身处乱世中的无奈与孤独。
《玉漏迟》是一首充满个人情感与历史思索的诗作,诗中展现了作者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开篇以“浙江人已杳”引入,表达了一种对往昔的追忆与失落,接着描绘了高风孤鸟的意象,象征着高洁的理想之难以实现。沉没于词坛、潦倒的生活状态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无奈。
在与辛、苏的比较中,诗人内心对理想的坚持与追求显露无遗,尽管遭受嘲笑,仍希望在清静的环境中找到内心的平静。后半部分提到“千载浮名”,体现出作者对名利的淡泊,愿意保留自己的真实感受而非迎合世俗。最后几句则带着一丝无奈与孤独,画面感强烈,令人感受到诗人对历史的感悟及对家庭的珍视。
整首诗歌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表现了在动荡时代中对个人价值的追求与对家庭的珍视,传达出一种在逆境中坚持自我、淡泊名利的情感基调。
诗中提到的“斗米”主要指什么?
A. 丰富的收入
B. 微薄的收入
C. 诗歌的创作
D. 战争的胜利
作者对辛弃疾、苏轼的态度是?
A. 轻视
B. 崇尚
C. 嫉妒
D. 忽视
“千载浮名”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名利的渴望
B. 对名利的淡泊
C. 渴望历史的认可
D. 对权力的追求
答案:1-B; 2-B; 3-B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玉漏迟》的深刻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