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22: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22:22
载书入峡,重阳时节到成都。
七年一梦还如。
难得茅苔村酒,能饮几杯无。
记浣花溪上,万里桥隅。
归来故居。
二三子信音疏。
今日敲门过我,把臂欢呼。
追寻往迹,笑何事先生未蓄胡。
天有意,不老吾徒。
我带着书籍进入山峡,在重阳节的时候来到了成都,
七年如一梦,仿佛一切都如旧。
难得在茅苔村喝到酒,不知能喝几杯呢。
还记得浣花溪边,万里长桥的角落。
如今归来了故乡,
二三好友的音信却渐渐疏远。
今天你们来敲门,欢呼着把我拥抱。
追忆往昔,笑问何故先生的胡须未曾长?
天意如此,我等不老。
卢前,近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变革的时代,作品多以抒情、写景为主,常表现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婆罗门引 喜黄绍庭至》创作于重阳节时,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和人生经历的反思。诗中蕴含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这首诗以重阳节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归乡的情景,流露出浓厚的乡愁与对友谊的珍视。开篇“载书入峡”,不仅点明了诗人追求知识的志向,也暗示了他在岁月长河中的孤独与探索。重阳节的到来,既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对人生的一种回顾。
“七年一梦还如”,表现出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短暂,七年的时间在梦中消逝,留下的是对往昔的惋惜与追忆。接下来的“难得茅苔村酒”,则体现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惜。
“记浣花溪上,万里桥隅”描绘了美好的自然景致,也暗示了诗人与友人曾经的美好时光。随着“二三子信音疏”的叹息,诗人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逐渐淡化,内心的孤独感愈发明显。
最后的“今日敲门过我,把臂欢呼”,则转为欢愉,表达了重聚的喜悦。整个诗歌在抒情中融入了对人生的思考,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温暖的希望交织在一起。
诗歌通过重阳节的背景,展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友谊的珍视,蕴含着对故乡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
“二三子信音疏”中的“二三子”指的是?
诗人在重阳节时感受到的主要情感是?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