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37: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37:20
安前宫烛堕花频,满目高文妙入神。
勇气先登势无敌,巧心后发语尤新。
好贤何啻三薰贵,求宝方知百汰真。
愚鲁自非凭骥发,昆山千里到无因。
在宫中烛光摇曳,花瓣纷纷落下,眼前满是高雅的文章,令人入神。
勇气在前,首先登场,势不可挡;而巧妙的思维随后而来,言辞更显新颖。
好贤之人何止三次的熏陶,求得真宝才知道百般的真谛。
愚笨的人并非依靠骏马的奔跑,像昆山那样千里远行却无路可通。
作者介绍: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北宋历史学家、政治家、文学家,以《资治通鉴》著称。他在政治上主张节俭治国,反对奢华,注重实际。他的诗文以清新、简练见称。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司马光晚年,反映了他对学问追求的深切体悟,以及在艰苦求索中对真理和贤良的渴望。
《和景仁夜读试卷》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夜读时的心境和思考的过程。全诗以“烛光”和“高文”开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充满智慧的学习氛围。前两句的意象不仅描绘了夜晚的学习场景,更引导读者进入一种思维的境界,直指人心。
接下来的两句则强调了勇气和智慧的结合,勇气在前,意指在学术和实践中要敢于尝试,勇攀高峰;而巧心的后发则代表着创作灵感的瞬间迸发,蕴含了诗人对创作过程的深刻理解。最后两句则揭示了对贤良的渴望和对真理的探求,表达了知识的珍贵与艰难。
整首诗形式整齐,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司马光作为一位学者的追求与思考,反映了他对学问的热爱与对人生真谛的探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现了对知识的追求和对贤德的向往,强调了勇气和智慧的结合是实现理想的关键。同时也反映了对人生真谛的思考,揭示了知识的珍贵和努力的重要性。
诗词测试:
诗中“勇气先登势无敌”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愚鲁自非凭骥发”的意思是:
诗中提到的“昆山千里”象征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