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6:37: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6:37:28
作者: 司马光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亦知南国稻粱肥,
水满春江努力归。
闻道楚人矰缴细,
平沙短草尽藏机。
我也知道南方的稻米和粮食丰收,
春江水满时,雁阵努力归来。
听说楚地的人用细箭捕鸟,
平沙和短草中都藏匿着捕鸟的机关。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诗人。他以《资治通鉴》闻名于世,提倡儒家思想,主张以史为鉴,注重历史的教训。他的诗风朴实,强调自然与人事的写照。
创作背景: 《归雁》创作于南方的某个春天,诗人通过描绘归来的大雁,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同时也反映了南方丰饶的自然景象与人们的生活智慧。
《归雁》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春江水满、雁阵归来的画面,蕴含了对南国丰收的赞美和对狩猎生活的思考。全诗在形式上采用了四句的结构,平仄相间,音韵和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首句“亦知南国稻粱肥”,直接引出南方富饶的主题,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而“水满春江努力归”则通过动态的描写,展现出雁群归来的急切,反映了生命的奔流与归属的渴望。接下来的“闻道楚人矰缴细”,引入了狩猎的细节,展现了人类在自然中的生存智慧,暗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最后一句“平沙短草尽藏机”则为全诗增添了一种深邃的思考,提醒人们在自然中生存的挑战与机遇。
整首诗以归雁为线索,将自然景象与人类活动紧密结合,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生活智慧的赞美,具有较强的抒情性和哲理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归雁为主线,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同时反映了南方的自然富饶与人类的生存智慧。诗人在歌颂自然之美的同时,也反思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呈现出一种和谐共生的思想。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归雁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诗中提到的“南国”主要指的是哪个地区?
A. 北方
B. 西方
C. 南方
D. 东方
诗中“水满春江努力归”主要描绘了什么情景?
A. 雁群归来
B. 渔民捕捞
C. 春天的花开
D. 江水干涸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