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20: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20:22
一溪清水佩声寒,两岸莓苔绵绣斑。
三径谁来卜邻舍,千峰我已作家山。
鹿裘藜杖偏宜老,紫陌红尘不称闲。
早挈琴书远相就,放歌烂醉白云间。
一条清澈的小溪,水声如佩玉般清寒;
两岸长满了莓苔,像绣花一样斑驳。
三条小径,谁来问我邻居在哪里?
千山万岭,我已经把它们当成我的家。
穿着鹿皮裘衣,手杖是藜杖,正好适合我这个年纪;
在繁华的尘世中,我却觉得无所事事。
早早地带着琴书,向远方去追寻;
在白云之间,放歌痛饮,沉醉其中。
作者介绍: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文学家,以其所撰《资治通鉴》闻名。他的诗词多描写山水田园,表达隐逸情怀,具有清新自然的风格。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司马光晚年,他在新买的叠石庄居住,诗中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归隐的心态,反映了他渴望归隐田园的情趣。
司马光在《新买叠石庄再用前韵招景仁》一诗中,展现了他对自然的深厚情感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描绘了一条清澈的小溪,水声清冷而悦耳,给人以宁静的感觉。接着,岸边的莓苔如绣般斑驳,进一步渲染出一种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诗中“谁来卜邻舍”的疑问,流露出诗人对于闲适生活的渴望与对周围环境的思考。
“千峰我已作家山”一句,表达了诗人把大自然的山川视作自己的家,展现了他对自然的归属感与亲切感。后半部分,诗人以“鹿裘藜杖偏宜老”自谦,说明自己已进入老年,但内心仍希望远离喧嚣,追求一种清净而闲适的生活。“紫陌红尘不称闲”则体现了对繁华世界的无感,表现出对内心宁静的向往。
最后两句“早挈琴书远相就,放歌烂醉白云间”,诗人表达了希望带着琴书远行,畅快歌唱、陶醉在云间的愿望,展现了一种自由自在、洒脱不羁的生活态度。这首诗不仅是对田园生活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哲学的深刻反思,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对繁华尘世的逃避,体现了归隐的理想与对自由、自然的向往,展现出一种洒脱、淡然的人生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的溪水声比喻成什么?
A. 风声
B. 佩声
C. 鳥鸣
“千峰我已作家山”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受?
A. 繁华
B. 归属感
C. 争斗
诗人希望带着什么去追寻远方?
A. 食物
B. 琴书
C. 朋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