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3:33: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3:33:22
秋山青如烟,秋月白如水。
登高俯空旷,咫尺见千里。
悠悠孤云行,袅袅凉风起。
凉风吹客衣,客心随风飞。
愿作沧海潮,朝来莫还归。
秋天的山如烟雾般青翠,秋天的月亮如水般洁白。
我登高而望,眼前空旷无边,近在咫尺却能看到千里之外。
孤云悠悠地飘荡,凉风轻轻地吹起。
凉风吹动了旅人的衣袍,旅人的心随风而飞。
我希望能化作沧海的潮水,朝来时不再归去。
诗中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愿作沧海潮”可以理解为一种对自由和归属的向往,沧海象征着广阔无垠的自然,潮水则代表着不断变化与流动的生命状态。
作者介绍: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元代著名的诗人、政治家、军事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抒发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元代末期,社会动荡,诗人心中对故土和自由的思念,反映了个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旅兴 其四十二》是一首描绘秋日景色和旅人心境的诗。诗的开头用“秋山青如烟,秋月白如水”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色,青山和白月交相辉映,给人一种清幽脱俗的感觉。接着,诗人登高望远,感受到的不是单纯的美景,而是一种心灵的开阔。这种开阔感正是通过“咫尺见千里”的对比来展现的,增强了空间的广阔和视野的无边。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孤云和凉风的意象,表现了一种随性而行的状态。凉风拂动旅人的衣襟,象征着旅人心境的随风而动,表达了他内心的向往与自由。最后一句“愿作沧海潮,朝来莫还归”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表达了诗人对自由、无拘无束生活的渴望,期望能够像海潮般随波逐流,不再回头。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与深切的情感交织,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富有哲理与艺术美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自由的渴望及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传达了一种洒脱与不羁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秋山”的比喻是指什么?
诗人希望自己变成什么?
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甫的《登高》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和人生的思考,但杜甫的诗更显悲壮和沉重。而刘基的《旅兴 其四十二》则更多展现了一种轻松、洒脱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