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6:06: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06:43
有感(七首)
作者: 刘基
鸿雁来时月满天,
客途僮仆自相怜。
荒村触眼惟茅屋,
榆柳萧疏起暮烟。
全诗翻译:
鸿雁飞来时,正值月圆之夜;
在外旅行的人和仆人彼此怜惜。
眼前的荒村,只有茅草屋;
榆树和柳树稀疏,傍晚烟雾升起。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鸿雁”与月亮的意象,常常用来表达思乡之情。古代文人常借鸿雁寄托自己的情感,尤其是在阖家团圆的节日里。
作者介绍:
刘基(1311-1375),字梦得,号千里,明代诗人、政治家,以诗词和散文闻名。他的作品风格多样,常表达个人情怀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流亡生涯中,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及对生活困境的感慨。在荒凉的环境中,诗人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和同情。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孤独而又温情的画面。诗人通过鸿雁、月亮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思乡的情绪。鸿雁在古诗中常象征着离别与思念,而月圆之夜则是团聚的时刻,这种对比更显得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诗中提到的“客途僮仆自相怜”,不仅道出了在外游子的孤独,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与同情,使人感受到了一种温暖。最后几句对荒村的描写,则营造出一种萧条的氛围,突显出诗人内心的寂寞和无奈。整体来看,这首诗在表达思乡情绪的同时,也揭示了人性之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对比、拟人等修辞,鸿雁与月亮形成对比,暗示游子的孤独和思乡之情;“自相怜”则赋予了僮仆以情感,体现了人性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人际情感的描绘,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传达了人间的关怀与同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鸿雁”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思乡与离别
C. 旅行
“荒村”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A. 繁华的城市
B. 贫困的乡村
C. 热闹的集市
诗中提到的“自相怜”指的是谁?
A. 游子和父母
B. 游子和仆人
C. 游子和朋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刘基的《有感》与王维的《鹿柴》都展现了自然与人情的交融,但刘基更侧重于思乡情感,而王维则强调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