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7:06: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7:06:48
建光悖祖德,封爵逮阉竖。
忠良坐荼毒,陨涕盈道路。
南巡既不返,狡窟宁久固。
功成十九侯,事巳非细故。
况闻用骨鲠,乃以浮阳疏。
中官既世袭,山阳更娇妒。
时事亦可知,君子独未寤。
美哉吴长史,衡门掩秋露。
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深刻反思和对政治腐败的批判。诗中提到建光年间的统治者背离了祖先的德行,权臣和宦官们横行霸道,忠良之士遭受迫害,眼泪湿满了道路。南巡之事已无归期,狡诈的权臣们更是安于现状。功成名就的十九位侯爵,事情的真相已不再重要。更有甚者,朝廷中不乏用心险恶之人,想要通过谗言来操控政权。中官世袭制度使得权力更加集中,权臣之间互相妒忌。时局之变化众人皆知,唯有君子未能觉悟。诗人最后提到吴长史,表达了对其隐居不仕的赞美,令人深思。
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号千里,元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他是元末明初的重要人物,因其才智和德行备受推崇。刘基的诗作富有历史感,常常关注国家大事,抒发个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此诗创作于元代末期,正值国家动荡、政治腐败之时。刘基目睹了朝廷内部权臣争斗、忠良被迫害的悲惨局面,因而写下此诗以表达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时局的忧虑。
《咏史二十一首 其十三》是一首深刻的政治诗,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独特见解。整首诗通过历史事件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腐败,诗人对忠良之士的悲惨遭遇感同身受,流露出深深的无奈与悲愤。诗中提到的“建光悖祖德”对此时期统治者的无道统治进行了直接的批判,揭示了权力与道德之间的背离。诗句“忠良坐荼毒,陨涕盈道路”以强烈的情感描绘了忠良之士在黑暗政治环境下的痛苦,构建了一幅悲惨的社会图景。
此外,诗中多次提及宦官和权臣,暗示他们的专权及对国家的危害,表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最后一句提到吴长史,既是对古代隐士的赞美,也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政治腐败的强烈批判,展示了诗人对忠良之士的同情及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具有浓厚的忧国忧民情怀。
建光是哪个朝代的年号?
诗中提到的“忠良坐荼毒”是什么意思?
吴长史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