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8:13: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13:27
至温州
文天祥 〔宋代〕
万里风霜鬓已丝,
飘零回首壮心悲。
罗浮山下雪来未,
扬子江心月照谁。
只谓虎头非贵相,
不图羝乳有归期。
乘潮一到中川寺,
暗读中兴第二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经历了漫长的风霜岁月后,白发苍苍,感慨万千,回首往昔,英雄的壮志已成悲叹。他在罗浮山下,听到雪来未,心中不禁感到失落与惆怅;在扬子江心中,月光照耀着谁的影子,显得孤寂而无助。他认为有些事情并非表面看上去那么重要,像虎头般的外表并不代表真正的高贵,反而羝羊的乳汁也有归期。最后,他乘着潮水来到中川寺,默默地读着中兴的第二块碑文,心中感慨良多。
作者介绍: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号文山,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在抵抗蒙古侵略的战争中表现出色,最终被俘而殉国。他的诗歌多反映了国破家亡的悲愤和深厚的爱国情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南宋灭亡前夕写成,表达了文天祥内心的无奈与悲痛。他在北方奋战多年,身处困境,内心对国家的忧虑愈加沉重。诗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文天祥的《至温州》是一首情感深邃的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历史和国家命运的深切反思。开篇一句“万里风霜鬓已丝”,直接将读者带入一个历经沧桑、满头白发的老者的视角,传达出时间的无情与岁月的重压。接下来的描写中,罗浮山的雪和扬子江的月,既是景物的描写,也是诗人内心孤独与悲凉的象征,表现了他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逝去青春的无奈。
“只谓虎头非贵相,不图羝乳有归期”一句,潜藏着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强调外表与内涵的反差,表达了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最后,乘潮而至的中川寺和“暗读中兴第二碑”,则是文天祥对未来的期许与对历史的敬畏,表现了他内心不屈的斗志和对理想的追求。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文天祥作为一个历史见证者的深邃思考与无畏精神,是对时代的深刻反思,也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核心思想在于对人生的深刻反思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诗人通过个人的遭遇,表达了对历史的敬畏与对未来的期许,展现了文天祥坚定的爱国情怀和不屈的精神。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文天祥的《至温州》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万里风霜鬓已丝”中的“风霜”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羝乳”象征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