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8:16: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8:16:23
累代功勋照世光,奚胡闻道死心降。
书功笔秃三千管,领节门排十六双。
先揖耿弇声寂寂,今看黄霸事摐摐。
时人欲识胸襟否,彭蠡秋连万里江。
这首诗表达了对李玭尚书的赞美和对功勋的敬仰。诗中提到,历代的功勋如同光辉照耀着世间,奚胡听闻大道后心甘情愿地降服于此。书写功勋的笔毫已磨损了三千支,领着节杖的门前排列着十六双鞋子。曾经对耿弇的敬意如同寂静的问候,今天再看黄霸的事迹则显得格外响亮。时人若想了解一个人的胸襟,何不在彭蠡的秋日,纵横万里江水之上。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樵夫,晚唐著名诗人,擅长五言绝句和律诗。他的作品风格清新流畅,意境深远,常常融入个人情感和历史感。
此诗作于杜牧晚年,时值社会动荡,诗人感慨历史功勋与个人胸襟的关系,以李玭尚书的事迹为引,表达对忠臣和历史的思考。
杜牧的《寄唐州李玭尚书》以其严谨的结构和深刻的意象,展现了历史的厚重感和对功勋人物的崇敬。诗的开头便用“累代功勋照世光”一句,表明了功勋的传承和对后世的影响。接着,诗人提到奚胡的降服,暗示着对真理和道德的追求。通过对书写功绩的描述,诗人表达了知识和文化的重要性,笔毫磨损则隐喻着书写历史的艰辛。
在中间部分,杜牧通过“先揖耿弇声寂寂,今看黄霸事摐摐”,展示了历史人物的影响力,耿弇与黄霸是两位历史名将,前者的沉寂与后者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历史的变迁与人心的不同。
最后,诗人以“时人欲识胸襟否,彭蠡秋连万里江”收束,强调了对个人胸襟的探讨,彭蠡的秋水象征着广阔的胸怀和深邃的思想。整首诗在赞美功勋的同时,也引发了对个人理想与历史意义的深思,是一篇充满哲理的作品。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历史功勋的敬仰,同时引发对个人胸襟的思考,展现了杜牧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与个人理想的追求。
诗中提到的“奚胡”指的是哪个民族的降服?
诗人用“书功笔秃”来形容什么?
“彭蠡秋连万里江”主要表达了什么?
可以将杜牧的《寄唐州李玭尚书》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前者侧重于历史的功勋与个人胸怀,后者则更侧重于豪放与人生的短暂,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