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寄题契世本东溪渔唱亭

《寄题契世本东溪渔唱亭》

时间: 2025-05-03 23:50:24

诗句

落日去层峦,清溪檐轻浪。

呕哑戢柔橹,欸乃发孤唱。

初随飘风起,复逐行云飏。

月色照未阑,滩声杂逾壮。

恐有濯缨人,一听一惆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3:50:24

原文展示

寄题契世本东溪渔唱亭
作者:刘基 〔元代〕

落日去层峦,清溪檐轻浪。
呕哑戢柔橹,欸乃发孤唱。
初随飘风起,复逐行云飏。
月色照未阑,滩声杂逾壮。
恐有濯缨人,一听一惆怅。

白话文翻译

落日渐渐落下,映照着高耸的山峦,清澈的溪水轻轻拍打着亭檐。
橹声呜咽,轻柔的船桨在水面上划动,渔歌悠然传出。
歌声初随飘风而起,随后又随行云而飘荡。
月色洒下,夜未深,水滩的涛声混杂着渔歌更显得雄壮。
我恐怕有洗濯衣裳的人,听到这歌声后会感到一丝惆怅。

注释

字词注释:

  • 呕哑:形容声音低沉。
  • :收束,隐藏。
  • 欸乃:古代渔歌的声音。
  • 濯缨人:洗衣裳的人,指在水边洗涤的人。

典故解析:
“濯缨”出自《楚辞》,描述在水边洗涤的场景,暗含对生活的感慨与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1311-1375),字伯温,是元代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情感深邃,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中的细节。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刘基晚年,他在东溪渔唱亭写下此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寄题契世本东溪渔唱亭》是刘基的一首写景抒情之作。整首诗描绘了夕阳西下时的山水景色,以及渔歌的悠扬和夜晚的宁静。诗中“落日去层峦,清溪檐轻浪”开篇即刻画出了一幅优美的自然图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感与细腻的观察。随着诗句的推进,渔歌的声音在风中飘荡,给人一种孤独而又动人的情感体验。

诗的最后两句“恐有濯缨人,一听一惆怅”,则通过想象洗衣裳的人听到渔歌后感到惆怅,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人世间悲欢离合的感慨。整首诗情景交融,构建了一个宁静而富有哲理的氛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了夕阳与山峦的美丽景色,展现了自然的和谐。
  • 第二联通过渔歌的描绘,传达了生活的美好与宁静。
  • 第三联则表达了风与云的变化,象征着人生的无常。
  • 第四联通过月色与滩声,营造出一种深邃的夜晚氛围。
  • 最后两句则通过对“濯缨人”的描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联系,以及内心的感慨。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呕哑戢柔橹”,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渔歌的低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生活的感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落日:象征时光流逝,人生无常。
  • 清溪:代表自然的纯洁与宁静。
  • 渔歌:象征生活的简单与美好。
  • 月色:象征宁静的夜晚,带有思乡情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呕哑”是形容什么的声音?
    A. 清脆
    B. 低沉
    C. 嘹亮
    答案:B

  2. “濯缨人”指的是?
    A. 渔夫
    B. 洗衣裳的人
    C. 诗人
    答案:B

  3. 诗末的惆怅感来源于什么?
    A. 自然的变化
    B. 渔歌的孤独
    C. 人生的无常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王维
  • 《渔舟唱晚》李渔

诗词对比:
刘基的《寄题契世本东溪渔唱亭》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有自然景色的描绘,但前者更强调人与自然的情感联系,而后者则更注重环境的静谧与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人研究》
  • 《刘基诗文集》
  • 《古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王安之少卿雨后 和内乡李师甫长官见寄 其二 观物吟四首 其二 晚步洛河滩 别谢彦国相公三首 其一 天道吟 嘱花吟 对花 和相国元老 代书寄剑州普安令周士彦屯田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匕字旁的字 弃恶 叹息 雪谤 七嘴八张 玉字旁的字 彑字旁的字 悲喜交切 光宗耀祖 暝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羊触藩篱 骤雨不终日 包含唆的词语有哪些 耂字旁的字 领衔 耳字旁的字 恐伤雅道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