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37: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37:39
减字木兰花 其五 和赵文仪
黄庭坚 〔宋代〕
诗翁才刃。曾陷文场貔虎阵。
谁敢当哉。况是焚舟决胜来。
三巴春杪。客馆梦回风雨晓。
胸次峥嵘。欲共涛头赤甲平。
全诗翻译:
诗人如同锋利的刀剑,曾经陷入文人的竞争如同面对猛虎阵。在这样的情况下,谁敢挺身而出呢?更何况,这次是决意焚舟以求胜利。三巴的春天已然结束,客馆中梦回时分,风雨如晓。我的胸怀如同高峻的山峰,渴望与浪涛一同平定赤甲之士。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北宋时期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的诗风豪放,善于用典,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黄庭坚与友人赵文仪的交流中写成,反映了他们对文人竞争的看法,以及在逆境中奋发向上的精神。
黄庭坚的《减字木兰花 其五 和赵文仪》是一首既有激情又富有哲理的词作。诗人通过描绘竞争的残酷与个人的豪情,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开篇以“诗翁才刃”引入,形象地将诗人的才华比作锋利的刀刃,既展示了自信,也暗示了在文坛的艰难竞争。接下来的“曾陷文场貔虎阵”,则利用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文人之间的激烈斗争,令人感受到一股紧迫感。
词中“焚舟决胜”一语,蕴含着决然的气概,表明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勇气和决心。这种豪情壮志,正是许多文人所向往的境地。接着,诗人以“三巴春杪”来引入自然景象,仿佛身处客馆,梦回风雨之中,带有淡淡的忧伤和思乡之情。
最后的“胸次峥嵘”则是对自我胸怀的自信表达,渴望与波涛共舞,勇敢面对未来的挑战。整首词在意境上高远,情感上真挚,展现了黄庭坚作为一个文人的理想与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文人竞争的观察,表达了勇敢面对挑战的决心与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豪情壮志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翁在文场中如同什么?
A. 剑
B. 刀刃
C. 盾
D. 矛
“焚舟决胜”出自哪个历史事件?
A. 赤壁之战
B. 垓下之战
C. 决胜千里
D. 望梅止渴
诗中提到的“三巴”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四川
B. 江西
C. 河南
D. 辽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