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2:22: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2:22:00
寄六祖范和尚颂
作者: 黄庭坚
范公头上著枷,涪翁脚上著杻。
且共弥勒过冬,闲坐地炉数九。
范公头上戴着枷锁,涪翁脚上绑着杻木。
就让我们一起与弥勒佛共度寒冬,悠闲地坐在地炉旁数着九天的寒冷。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提到的范公和涪翁,都是隐喻,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态度。诗中的“弥勒”象征着希望与安宁,与诗人一同度过冬天的意象也反映了对生活的淡然态度。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是苏轼的好友,擅长诗词,尤其以豪放、清新见长。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黄庭坚对禅宗的思考与探索时期,反映了他在宗教和哲学上的追求,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超然。
《寄六祖范和尚颂》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范公和涪翁的形象,表达了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黄庭坚用“枷”和“杻”这两个刑具,直白地呈现了二位人物的受束缚状态,似乎在暗示世俗的压迫。然而,紧接着诗句的转折,诗人提出了与弥勒共度冬天的想象,这种悠然自得的场景,与前面的压迫形成鲜明对比。弥勒佛作为幸福和安宁的象征,似乎在给予诗人一种精神上的解脱。
在这简短的诗中,黄庭坚以极具禅意的方式,展现了对生活的哲学思考。他不再关注世间的纷扰,而是选择与志同道合者共享温暖,追求内心的宁静。诗中的“数九”不仅是对严冬的感慨,也是一种时间的流逝,象征着生命的无常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在意境上给人一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情怀,透过对冬季的描绘,表现出一种冬日的温暖与心灵的满足。这种超然的态度,使得读者在欣赏诗句之余,也感受到一种生活的哲理,激发人们对心灵自由的渴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人物的状态与内心的追求,表达了面对生活困惑时的超然态度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范公”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苏轼
B) 六祖慧能
C) 王维
“且共弥勒过冬”中“弥勒”象征什么?
A) 幸福与安宁
B) 战争与冲突
C) 财富与繁荣
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 对比与拟人
B) 拟人与夸张
C) 对照与象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寄六祖范和尚颂》与李白的《静夜思》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均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思考与情感。前者侧重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后者则表现对家乡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