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58: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58:23
壬寅岁朝发石塔寺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晓钟梦裹苦相呼,
强裹乌纱照白须。
只有铜炉烧柏子,
更无玉盏泻屠酥。
佛桑解吐四时艳,
铁树还如九节蒲。
省得一朝疲造请,
却教终日走长涂。
在清晨的钟声中,我在梦中感受到苦痛的召唤;
强忍着疲惫,乌纱帽下的白发显得格外苍老。
这里只有铜炉在烧柏树的香料,
而没有玉盏来洒下丰腴的酥油。
佛桑树在四季中都显得色彩鲜艳,
而铁树依然像九节的蒲草。
省却了一整天的疲惫请安,
却让人整日走在漫长的道路上。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词人,以其山水田园诗闻名。他的作品常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壬寅年(公元1182年),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写佛寺的情景,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世事的无奈。
此诗描绘了清晨在寺庙中发出的钟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苦痛与忧虑。从梦中被唤醒的状态开始,诗人表现出一种现实与梦境的交织,反映出对人生苦乐的思考。在描写寺庙的环境时,使用了铜炉与柏子香料的鲜明对比,彰显了物质与精神的冲突。诗人对奢华的“玉盏”与“屠酥”的缺乏感到失落,暗示了对物质生活的无奈和对精神寄托的渴望。
接下来的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的美好,佛桑和铁树的意象交替,展现出生命的坚韧与生机。最后两句则是对人生的感慨,虽然省去了繁琐的礼节,诗人却不得不在漫长的道路上行走,表现出一种对生命的无奈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与精神寄托之间的矛盾,以及在繁忙和疲惫中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晓钟”指的是?
A. 清晨的钟声
B. 夜晚的钟声
C. 祈祷的声音
D. 读书的声音
“铜炉烧柏子”中“柏子”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柏树的种子
C. 一种食物
D. 一种酒
诗中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A. 对物质的向往
B. 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C. 对自然的热爱
D. 对朋友的怀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