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33: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33:39
小饮木樨花下
作者: 郑刚中 〔宋代〕
东山有佳处,修竹临沧浪。
上下秀色中,木樨寄孤芳。
玉露后丛菊,先作寓蕾黄。
置之婆娑杪,金钉澹荧煌。
或云仙人醉,披披绿罗裳。
随此小佩玦,散落天一方。
我来便酌酒,是否地能详。
但怪秋山老,犹有幽意长。
哦诗未得诗,已照明月光。
乐哉径酩酊,知在夫何乡。
岂非化蝴蝶,以梦棲其旁。
明朝整冠坐,开卷书亦香。
东山有一个美好的地方,修长的竹子傍着澄清的浪涛。
在这秀丽的景色中,木樨花独自散发着芬芳。
露水后的丛菊,先开出蕾黄的花朵。
放置在轻舞的树影下,金色的露珠在微光中闪烁。
有人说那是仙人喝醉了,披着绿罗衣裳。
随风飘散的小佩环,洒落在天的一方。
我来到这里就喝酒,是否可以详细地说说呢?
只怪秋山已老,依然留有幽远的情意。
哦,诗未能成诗,却已经映照了明月的光辉。
真乐呀,醉得酩酊大醉,不知身在何方。
难道不是化作蝴蝶,梦中栖息在旁边?
明天整好帽子坐下,翻开书籍也觉得香醇。
郑刚中,宋代诗人,以山水诗和咏物诗著称。其作品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脱俗。
此诗作于郑刚中游历东山时,借景抒情,表达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郑刚中的《小饮木樨花下》是一首充满自然情趣和哲理思考的诗作。诗中描绘了东山的美丽景色,以修竹、木樨、丛菊等自然元素构成了一个幽静而清新的空间。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秋天的气息和自然的韵味。诗的开头即以“东山有佳处”引入,营造出一个惬意的氛围。
在描写中,木樨花的“孤芳”象征着独立和高洁,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欣赏和对清雅之美的追求。而“玉露后丛菊”则暗示着生命的轮回与坚韧,先开蕾黄的菊花,寓意着希望与生机。
当诗人提到“或云仙人醉,披披绿罗裳”时,展现了一种轻松自在的心境,仿佛置身于神仙的世界,忘却了世俗的烦恼。最后几句则是对饮酒后的沉醉与人生哲理的思考,既有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更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哲理思考,因而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东山有佳处,修竹临沧浪。
描述东山的美丽,修竹傍着浪涛,展现自然景色的和谐美。
上下秀色中,木樨寄孤芳。
在这美好的景色中,木樨花独自绽放,表达了孤独而高洁的情感。
玉露后丛菊,先作寓蕾黄。
描绘露水后的菊花,蕾黄即将绽放,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置之婆娑杪,金钉澹荧煌。
露珠在轻舞的树影中闪烁,表现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夜晚景象。
或云仙人醉,披披绿罗裳。
诗人想象神仙醉酒的情景,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心情。
随此小佩玦,散落天一方。
小佩环随风飘散,象征着自由与无拘束的生活态度。
我来便酌酒,是否地能详。
诗人来到这里便开始饮酒,询问是否可以详细叙说生活的种种。
但怪秋山老,犹有幽意长。
对秋山的感慨,虽已老却仍留有深远的情意,表现了对自然的深切感受。
哦诗未得诗,已照明月光。
诗人感叹未能成诗,却已如明月般照耀,表达出对诗歌的渴望与追求。
乐哉径酩酊,知在夫何乡。
纵情欢醉,迷失了方向,表现出一种恣意而洒脱的生活态度。
岂非化蝴蝶,以梦棲其旁。
想象自己化作蝴蝶,栖息在梦境中,表达了对自由与美好的向往。
明朝整冠坐,开卷书亦香。
期待明天的生活,整好帽子坐下,翻开书籍也觉得香醇,体现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求。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孤独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中提到的“木樨”指的是什么花?
A. 玫瑰
B. 木犀
C. 菊花
D. 桃花
诗人通过什么意象表达对自由的向往?
A. 秋山
B. 蝴蝶
C. 竹子
D. 酒
诗人在诗中表现了对生活的哪种态度?
A. 忧虑
B. 幽怨
C. 悠然自得
D. 绝望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小饮木樨花下》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