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1:24: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24:46
太常引 其一 秦淮遇雨,泊舟幽绝处,以此调写之
作者: 易顺鼎 〔清代〕
斜阳忽失树间明。红堕听无声。
遮断蒋山青。看云气来从孝陵。
溪光似镜,无人到也,沙鸟自梳翎。
蟾界洗成冰。更洗出鸥天水晶。
夕阳突然隐没在树间,
红色的花瓣悄然落下,听不见声响。
蒋山的青色被遮挡,
云气从孝陵方向缓缓飘来。
溪水清澈如镜,竟无人到此,
沙洲上的鸟儿自己梳理羽毛。
月亮的光辉如同冰一般洁白,
更洗净了水中映出的鸥鸟与天际的晶莹。
作者介绍:易顺鼎(约1650-1715),清代诗人,字子华,号淡斋,江苏常州人。他的诗歌风格以清新自然为主,常以山水为题材,善于将个人情感融入自然景色中。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用自然景观反映当时的心境,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与对美好景色的向往。
这首《太常引》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秦淮河畔雨后的宁静美景。诗的开头便描绘出夕阳渐隐的情景,给人一种朦胧而又神秘的感觉。接着,通过“红堕听无声”的描写,诗人唤起读者对花瓣飘落的静谧感受,似乎在强调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遮断蒋山青”一句,展现出一种被自然景色包围的孤独感,诗人此时的情绪愈加明显。随着“看云气来从孝陵”,不仅指代了地理位置的变化,也暗示了历史的深邃与时间的流逝。诗人在这里不仅是在写景,更是在反思。
后半部分的“溪光似镜,无人到也,沙鸟自梳翎”,描绘出一种幽静的景象,令人感受到一种人迹罕至的孤寂。最终以“蟾界洗成冰”和“更洗出鸥天水晶”结束,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清净,仿佛自然与人心的交融。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细致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观察及内心的感受,展现了孤独与宁静的哲学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雨后的秦淮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它让人反思生命的短暂与自然的永恒,展现出一种超脱于世俗的宁静与优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红堕听无声”中“红堕”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孝陵”是指哪个历史人物的墓地?
“溪光似镜”中的“似”字表达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