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答释子良史送酒瓢

《答释子良史送酒瓢》

时间: 2025-04-23 05:26:17

诗句

此瓢今已到,山瓢知已空。

且饮寒塘水,遥将回也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5:26:17

原文展示:

答释子良史送酒瓢
作者:韦应物
此瓢今已到,山瓢知已空。
且饮寒塘水,遥将回也同。


白话文翻译:

这只酒瓢如今已经送到,山间的瓢已经空了。
不如饮用寒塘里的水,远道而来也是一样的。


注释:

字词注释:

  • :用来盛水或酒的器具,通常由葫芦或木材制成。
  • 寒塘:冷清的池塘,通常指的是水面平静、清澈的池塘。
  • :指回归、返回的意思。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寒塘水”可以理解为一种清新的自然意象,表达诗人对纯净自然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年-799年),字子良,号涓水,唐代诗人,生于今江苏省。他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喜爱描写山水和田园生活,作品多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韦应物任职期间,可能是在一次送酒的场合中,借酒瓢的到来,抒发对自然及友人情谊的感慨。


诗歌鉴赏:

《答释子良史送酒瓢》是一首描写友谊和自然的短诗。诗的开头提到“此瓢今已到”,可以看作是对友人送来的酒瓢的一种感激与欣赏。接着,诗人以“山瓢知已空”表达了对山野生活的向往,似乎在隐喻着世俗的繁杂与内心的空虚。最后用“且饮寒塘水”来代替酒,隐含了诗人对清淡生活的追求和对友谊的珍惜。

整首诗气氛清新,意境深远,既有对友谊的感怀,也有对自然的向往。在简洁的字句中,韦应物将深厚的情感与自然的美融为一体,展示出他超凡的艺术才华和独特的生活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此瓢今已到:指的是朋友送来的酒瓢,表现出友人的关心与情谊。
  • 山瓢知已空:山中的瓢都已经空了,引申为对丰盈生活的渴望,同时暗示世事的无常。
  • 且饮寒塘水:提议饮用清凉的塘水,这不仅是对友谊的回应,也是对大自然的向往。
  • 遥将回也同:即使远道而来,饮用的水也是一样的,表明无论身处何地,心中所念皆是相同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酒瓢象征友谊,寒塘水象征自然的纯粹。
  • 对仗:诗句中呈现出一种和谐的对称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惜和对自然的热爱,反映了在繁华的世俗中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酒瓢:象征友情、热情的接纳。
  • 寒塘水:象征自然的纯净与清凉,体现出一种宁静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瓢”是用来盛什么的?
    A. 米
    B. 酒
    C. 水
    D. 酒和水

  2. 诗人用“寒塘水”来表示什么?
    A. 世俗的繁华
    B. 自然的纯净
    C. 友谊的深厚
    D. 复杂的情感

  3. “且饮寒塘水”这句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失落
    B. 怀念
    C. 向往
    D. 忧伤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山中问答》 王维

诗词对比:
韦应物的《答释子良史送酒瓢》与王维的《山中问答》都描写了田园生活和自然美,但韦应物更侧重于对友谊的珍视,而王维则更多地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两者都展现了唐代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独特的艺术表现。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韦应物诗集》
  • 《唐诗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经乱后九日游圭峰 出门四章送伯兄之扬州 其三 出门四章送伯兄之扬州 其二 出门四章送伯兄之扬州 其一 谒忠孝祠志感 春雨夜坐 崖山六咏 送李参政还吴 主人司空后亭牡丹 牡丹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舟字旁的字 文才武略 凝妆 隹字旁的字 沾亲挂拐 乚字旁的字 杜口结舌 昼夜兼程 乙字旁的字 香尉 龝字旁的字 拈花弄月 停匀 盛水不漏 宽猛相济 婆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