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秋夜

《秋夜》

时间: 2025-05-07 23:03:35

诗句

暗窗凉叶动,秋天寝席单。

忧人半夜起,明月在林端。

一与清景遇,每忆平生欢。

如何方恻怆,披衣露更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03:35

原文展示:

秋夜
暗窗凉叶动,
秋天寝席单。
忧人半夜起,
明月在林端。
一与清景遇,
每忆平生欢。
如何方恻怆,
披衣露更寒。

白话文翻译:

在这寂静的夜晚,窗外的凉风吹动着树叶,秋天的夜里,床席显得格外单薄。忧虑的人在半夜醒来,发现明月恰好挂在树林的尽头。每当与这样的清丽景色相遇,便总是想起往日的欢乐。如今却不知为何感到如此惆怅,只能披上衣服,感到更加寒冷。

注释:

字词注释

  • 暗窗:指的是没有灯光照亮的窗户,暗示夜晚的宁静与孤独。
  • 凉叶:秋天的树叶因气温下降而变得凉爽,寓意着季节的变换。
  • 寝席单:床上的席子单薄,表现出秋夜的寒冷与孤寂。
  • 忧人:心中忧虑的人,暗示诗人内心的烦恼。
  • 明月:月亮象征着清晰、明亮的景象,也常常引发人的思念。
  • 惭怆:感到惆怅、悲伤的情绪。

典故解析

  • 诗中没有直接的典故,但提到的明月和秋夜常常出现在古代诗词中,象征着思念与孤独,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子晦,号谦斋,唐代诗人,出身于官宦家庭。韦应物以其清新的风格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而著称,尤其擅长描写秋冬季节的景色,常流露出淡淡的忧伤。

创作背景: 《秋夜》创作于唐代,正值诗人个人生活多有忧愁之际,社会动荡不安。诗中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体现了秋天带来的孤寂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秋夜》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抒情诗,通过对秋夜景象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诗的开头以“暗窗凉叶动”引入,设定了一个凉爽而寂静的秋夜氛围。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内心的孤单,床上的席子显得单薄,突显了夜晚的寒意与诗人内心的无奈。

接着,诗中提到“忧人半夜起”,这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暗示了他因思虑而无法入眠。随着明月的出现,诗人的思绪被引导到过去的快乐时光,但这种快乐又与当前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最后一联“如何方恻怆,披衣露更寒”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披上衣服,感受到更深的寒意,这不仅是对自然的感受,也是对心灵寒冷的隐喻,表达了他对往昔的追忆与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人世无常的理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暗窗凉叶动:夜晚的窗户暗淡,外面树叶被凉风吹动,营造出宁静而寒冷的氛围。
  2. 秋天寝席单:秋季的夜晚,床铺显得寒冷和单薄,暗示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3. 忧人半夜起:忧虑的人在半夜醒来,表达了诗人的焦虑与烦恼。
  4. 明月在林端:明亮的月亮在树林的尽头,象征着思念与美好的回忆。
  5. 一与清景遇:每次与这清丽的自然景色相遇,诗人都会想起往日的快乐时光。
  6. 每忆平生欢:回忆起自己一生中的欢愉时光,形成强烈的对比。
  7. 如何方恻怆:为何现在却如此感伤和惆怅,表现出诗人对现实的无奈。
  8. 披衣露更寒:披上衣服却感到更加寒冷,象征着内心的失落与孤独。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暗窗”和“凉叶”形成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相结合,使得景物更具情感色彩。
  • 象征:明月象征着思念与怀旧,床席的单薄象征着内心的孤独。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夜的深刻感受,以及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孤独的无奈。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思考,体现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暗窗:象征孤独与宁静。
  • 凉叶:代表季节的更替与内心的寒冷。
  • 明月:象征思念与美好的回忆。
  • 寝席单:暗示生活的单薄与内心的孤独。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情感基调,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过去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秋夜》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宋代
    • B. 唐代
    • C. 明代
  2. 诗中“暗窗凉叶动”中的“凉叶”主要象征什么?

    • A. 生机
    • B. 寒冷
    • C. 快乐
  3. 诗人对往昔的感情是:

    • A. 喜悦
    • B. 忧伤
    • C. 不在乎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韦应物的《秋夜》与李白的《静夜思》都涉及到明月与思念的主题,但韦应物更加强调秋夜的孤独与内心的惆怅,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反映出两位诗人在情感表达上的差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韦应物集》

相关查询

【双调】风入松 【正宫】月照庭 【南吕】一枝花_叹秀英 【南吕】一枝花 【双调】新水令 【双调】夜行船 【南吕】梁州第七 【越调】天净沙 凤山任满留别 答与新弟题蓉湖庄四首即次其韵 其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虫字旁的字 虎字头的字 啬己奉公 松扃 户字头的字 会厌 水村山郭 予以 良辅 以备万一 厂字头的字 携云挈雨 畜食 素隐行怪 包含刓的词语有哪些 凵字底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