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3:03: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03:35
秋夜
暗窗凉叶动,
秋天寝席单。
忧人半夜起,
明月在林端。
一与清景遇,
每忆平生欢。
如何方恻怆,
披衣露更寒。
在这寂静的夜晚,窗外的凉风吹动着树叶,秋天的夜里,床席显得格外单薄。忧虑的人在半夜醒来,发现明月恰好挂在树林的尽头。每当与这样的清丽景色相遇,便总是想起往日的欢乐。如今却不知为何感到如此惆怅,只能披上衣服,感到更加寒冷。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子晦,号谦斋,唐代诗人,出身于官宦家庭。韦应物以其清新的风格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而著称,尤其擅长描写秋冬季节的景色,常流露出淡淡的忧伤。
创作背景: 《秋夜》创作于唐代,正值诗人个人生活多有忧愁之际,社会动荡不安。诗中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体现了秋天带来的孤寂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秋夜》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抒情诗,通过对秋夜景象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诗的开头以“暗窗凉叶动”引入,设定了一个凉爽而寂静的秋夜氛围。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内心的孤单,床上的席子显得单薄,突显了夜晚的寒意与诗人内心的无奈。
接着,诗中提到“忧人半夜起”,这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暗示了他因思虑而无法入眠。随着明月的出现,诗人的思绪被引导到过去的快乐时光,但这种快乐又与当前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最后一联“如何方恻怆,披衣露更寒”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披上衣服,感受到更深的寒意,这不仅是对自然的感受,也是对心灵寒冷的隐喻,表达了他对往昔的追忆与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人世无常的理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夜的深刻感受,以及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孤独的无奈。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思考,体现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情感基调,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过去的追忆。
诗词测试:
《秋夜》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诗中“暗窗凉叶动”中的“凉叶”主要象征什么?
诗人对往昔的感情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韦应物的《秋夜》与李白的《静夜思》都涉及到明月与思念的主题,但韦应物更加强调秋夜的孤独与内心的惆怅,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反映出两位诗人在情感表达上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