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0:09: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09:53
华簪岂足恋,幽林徒自违。
遥知别后意,寂寞掩郊扉。
回首昆池上,更羡尔同归。
这华丽的簪子怎么会让我留恋,幽静的树林我又何必自讨烦恼。
遥远地知道你们离别后的心情,寂寞的情感遮住了郊外的门扉。
回头望着昆池之上,更加羡慕你们能够一起回家。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子云,唐代诗人,官至监察御史。韦应物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慨。
这首诗作于作者途经沣水时,因送侄子而写。诗中流露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聚散无常的感慨,反映了唐代士人对人际关系的重视以及对自然环境的感悟。
《途中书情,寄沣上两弟,因送二甥却还》是一首充满了情感与哲思的诗作。全诗的语言优雅而简练,韦应物通过对华簪和幽林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生活中繁华的无奈与对孤独的反思。诗的开篇“华簪岂足恋”便直接揭示了作者内心的挣扎:面对美丽的事物,他并不愿沉迷其中,而是选择了更为深邃的思考。
诗中“遥知别后意,寂寞掩郊扉”则是对离别后情感的深刻体悟。尽管他和亲人们的关系紧密,但离别带来的寂寞感却让人无可奈何,反映了人际关系的脆弱和人生的无常。最后一句“回首昆池上,更羡尔同归”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团聚的渴望和对别人的羡慕,体现了深厚的亲情。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映衬,既有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又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显示出韦应物作品的独特魅力。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感叹人生的聚散无常,以及对亲情的珍视与渴望。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对团聚的向往,反映了人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诗中“华簪岂足恋”所表达的情感是?
“遥知别后意”中的“意”指的是?
诗中作者最羡慕的是什么?
答案:
韦应物的《途中书情》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均表达了对亲情的思念,但韦应物更侧重于离别后的孤独感,而杜甫则更强调对兄弟的深厚情感。两首诗都通过自然景物传达情感,但韦应物的语言更加清新脱俗,而杜甫则饱含沉重的历史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