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失题二首

《失题二首》

时间: 2025-05-06 18:15:41

诗句

斜插莲蓬美且鬈,曾教粉指印青编。

此后不知魂与梦,涉江同泛采莲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15:41

原文展示:

失题二首 苏曼殊 〔近代〕 斜插莲蓬美且鬈,曾教粉指印青编。此后不知魂与梦,涉江同泛采莲船。

白话文翻译:

将莲蓬斜插在发间,既美丽又显得头发卷曲。曾经用粉嫩的手指在青色的书卷上留下印记。从此以后,不知是魂魄还是梦境,我们一同渡江,泛舟采莲。

注释: 字词注释:

  • 斜插:斜着插入。
  • 莲蓬:莲花的果实,这里指莲花的花蕊。
  • 美且鬈:美丽而且头发卷曲。
  • 粉指:指女子粉嫩的手指。
  • 青编:青色的书卷。
  • 涉江:渡过江河。
  • 同泛采莲船:一同乘船采莲。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曼殊(1884-1918),近代诗人、文学家,其诗风清新脱俗,多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此诗可能创作于其游历江南时期,表达了对江南水乡的怀念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苏曼殊游历江南时所作,通过对江南水乡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江南水乡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首句“斜插莲蓬美且鬈”,以女子斜插莲蓬的形象,展现了江南女子的美丽和风情。次句“曾教粉指印青编”,则通过女子在书卷上留下的印记,暗示了过去的美好时光。后两句“此后不知魂与梦,涉江同泛采莲船”,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情感深沉,意境悠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斜插莲蓬”这一形象,展现了江南女子的美丽和风情。
  • 次句通过“粉指印青编”这一细节,暗示了过去的美好时光。
  • 后两句通过“涉江同泛采莲船”这一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

修辞手法:

  • 比喻:“斜插莲蓬”比喻女子的美丽和风情。
  • 拟人:“粉指印青编”拟人化地描绘了女子在书卷上留下的印记。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江南水乡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情感深沉,意境悠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莲蓬:象征美丽和风情。
  • 粉指:象征女子的温柔和细腻。
  • 青编:象征过去的美好时光。
  • 采莲船:象征江南水乡的宁静和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斜插莲蓬”指的是什么? A. 女子斜插莲花 B. 女子斜插莲蓬 C. 女子斜插花环
  2. 诗中“粉指印青编”暗示了什么? A. 女子的温柔 B. 过去的美好时光 C. 女子的细腻
  3. 诗中“涉江同泛采莲船”表达了什么? A. 对未来的迷茫 B. 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 C. 对江南水乡的怀念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同样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象。
  •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怀念。

诗词对比: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与苏曼殊的《失题二首》:两者都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象,但苏曼殊的诗更加细腻和情感化。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曼殊诗集》:收录了苏曼殊的诗歌作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和创作背景。
  • 《中国近代诗歌选》:收录了近代诗人的诗歌作品,可以对比不同诗人的风格和主题。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移兰 题湘灵鼓瑟 游仙词 闻早雁 后结交行 前结交行 中秋见月 至节即事 流花亭 题常泰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支字旁的字 彑字旁的字 木字旁的字 好模好样 狂呓 包含蜚的词语有哪些 霄壤之别 胸中之颖 色字旁的字 畔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格物穷理 凤箫龙管 漳防 各奔前程 醉桃园 匡浪 刀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