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读书

《读书》

时间: 2025-04-26 07:31:34

诗句

幽沈谢世事,俛默窥唐虞。

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

遇欣或自笑,感戚亦以吁。

缥帙各舒散,前后互相逾。

瘴痾扰灵府,日与往昔殊。

临文乍了了,彻卷兀若无。

竟夕谁与言,但与竹素俱。

倦极便倒卧,熟寐乃一苏。

欠伸展肢体,吟咏心自愉。

得意适其适,非愿为世儒。

道尽即闭口,萧散捐囚拘。

巧者为我拙,智者为我愚。

书史足自悦,安用勤与劬。

贵尔六尺躯,勿为名所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31:34

诗词名称: 读书

作者: 柳宗元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幽沈谢世事,俛默窥唐虞。
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
遇欣或自笑,感戚亦以吁。
缥帙各舒散,前后互相逾。
瘴痾扰灵府,日与往昔殊。
临文乍了了,彻卷兀若无。
竟夕谁与言,但与竹素俱。
倦极便倒卧,熟寐乃一苏。
欠伸展肢体,吟咏心自愉。
得意适其适,非愿为世儒。
道尽即闭口,萧散捐囚拘。
巧者为我拙,智者为我愚。
书史足自悦,安用勤与劬。
贵尔六尺躯,勿为名所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世俗事务的淡泊与对读书的热爱。诗中写道,沉幽寡言的我远离世事,默默地观察历史的兴衰变迁。我纵观古今,思绪起伏,时而欢欣,时而感伤。书卷在手,往来翻阅,身心沉浸其中,却又时常被外界的纷扰所打扰。夜晚无人与我相谈,唯有竹简相伴,疲惫时我便躺下,沉沉入睡。醒来后伸展四肢,吟咏自得其乐。尽管心中有得意,但我并不想成为世俗的儒者,讲尽了道理就不再言说,洒脱而不受拘束。聪明人让我显得笨拙,智慧者让我显得愚钝。读书让我自得其乐,何必拼命追求世俗的劳苦。珍视你这六尺身体,莫要被名利所驱使。


注释:

字词注释:

  • 幽沈: 深沉隐秘。
  • 俛默: 低头沉默。
  • 唐虞: 指古代的唐代和虞朝,象征古代的盛世。
  • 缥帙: 书卷,指文献资料。
  • 瘴痾: 疾病,这里指外界的烦扰。
  • 灵府: 意指心灵。
  • 竹素: 竹简和素纸,古代书写材料。
  • 倦极: 疲惫至极。
  • 书史: 指历史书籍。
  • 六尺躯: 指人的身体。

典故解析:

  • 唐虞: 古代中国的两个朝代,以治国安民著称,常被用作美好政治的象征。
  • 竹简: 在古代,书籍常用竹简或纸张记录,象征知识的载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号梦得,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以散文见长,尤其擅长古文运动,提倡简练的文风。柳宗元的诗歌风格清新,常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读书》写作于柳宗元贬谪期间,因政治斗争被贬至永州。在孤独的环境下,他愈加投入于书籍和思考,反映出他对读书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看淡。


诗歌鉴赏:

柳宗元的《读书》展现了深邃的思想和对生命的思考,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透露出一种对尘世的超脱与对知识的执着。诗中描绘的读书场景充满了恬静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在书卷中寻找精神寄托的渴望。柳宗元通过对古今的思考,揭示了历史的起伏与人生命运的无常。他虽处于被贬的境地,却依然能在书中找到慰藉,体现了他不屈的精神和对知识的崇敬。

诗中“得意适其适,非愿为世儒”一语,表达了他不愿被世俗名利所驱动的态度,强调了知识和内心的愉悦才是生命的真正意义。这种对自我价值的坚持与对浮华世界的拒绝,令读者感受到一种清新脱俗的气质,展现了柳宗元个性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幽沈谢世事: 表达诗人对喧嚣世事的远离与淡泊。
  2. 俛默窥唐虞: 低头默想,观察古代的盛世。
  3. 上下观古今: 纵向和横向地观察历史。
  4. 起伏千万途: 历史的变迁如波涛起伏。
  5. 遇欣或自笑,感戚亦以吁: 愉快时自我欣赏,感伤时则叹息。
  6. 缥帙各舒散: 书卷在手,自由地翻阅。
  7. 前后互相逾: 书中内容相互交融。
  8. 瘴痾扰灵府: 外界的干扰影响内心的宁静。
  9. 日与往昔殊: 现实与过去的不同。
  10. 临文乍了了,彻卷兀若无: 读到一半,书卷似乎无物。
  11. 竟夕谁与言,但与竹素俱: 夜晚无人相伴,只有书籍相伴。
  12. 倦极便倒卧,熟寐乃一苏: 疲惫时躺下,睡觉得到恢复。
  13. 欠伸展肢体,吟咏心自愉: 伸展身体,吟咏中自得其乐。
  14. 得意适其适,非愿为世儒: 得意时随意表达,不想成为世俗儒者。
  15. 道尽即闭口,萧散捐囚拘: 说完则不再言,洒脱地抛弃拘束。
  16. 巧者为我拙,智者为我愚: 聪明人让我显得笨拙,智慧者让我显得愚钝。
  17. 书史足自悦,安用勤与劬: 阅读历史书籍已足够自得,何必辛苦追求。
  18. 贵尔六尺躯,勿为名所驱: 珍惜自己的身体,别为名利而奔波。

修辞手法:

  • 对仗: 如“遇欣或自笑,感戚亦以吁”,展示了诗人的内心变化。
  • 比喻: 历史的起伏比作波涛,形象生动。
  • 排比: 表达诗人对书籍的喜爱和对世事的拒绝,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和对世俗的超脱。诗人通过对历史的思考,表达了对知识的追求与对名利的蔑视,倡导一种内心的平静与自我满足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书卷: 知识的象征,代表诗人对文化的追求。
  • 竹简: 古代书写材料,象征古典智慧。
  • 灵府: 诗人的内心,暗示思想的深邃。
  • 倦极: 身心疲惫,体现生活的无奈与追求内心的宁静。

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书卷和竹简象征着知识与智慧,展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追求;而“灵府”则反映了他内心的追求与渴望,体现了文化与精神的交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唐虞”指代的是哪个历史时期?

    • A. 汉代
    • B. 唐代
    • C. 古代盛世
    • D. 宋代
  2. “倦极便倒卧,熟寐乃一苏”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疲惫与放松
    • C. 忧伤
    • D. 兴奋
  3. 诗中“书史足自悦”的意思是:

    • A. 读书无益
    • B. 读历史书籍让我快乐
    • C. 不喜欢读书
    • D. 书籍很无聊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孟郊的《登科后》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与柳宗元的《读书》都体现了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但李白更关注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柳宗元则更加关注对知识和历史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柳宗元诗文集》
  • 《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杜御史还广陵 送樊兵曹潭州谒韦大夫 送越州辛法曹之任 送冷朝阳及第东归江宁 送严二擢第东归 晚春送吉校书归楚州(吉中孚曾为道士) 司勋王郎中宅送韦九郎中往濠州 和张舍人中书宿直 送陆士伦宰义兴 送弘志上人归湖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幾字旁的字 高谈雄辩 踏滚木 树大根深 刀字旁的字 扼襟控烟 不次之位 秃宝盖的字 弩箭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含糊不清 寸字旁的字 奚毒 乛字旁的字 民疾 撩水 包含宣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