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0:25:32
元化形万汇,浩浩无时无。
云何忠贞气,大畀先生躯。
念昔有殷季,天步移独夫。
淫酗荡祀典,下民为毒痡。
所崇尽奸回,启遁箕子奴。
师保乃去尔,馀敢编其须。
炎炎鹿台火,已兆明珠儒。
先生岂不知,蔓草不可图。
顾亲叔父尊,以位仍三孤。
强谏诚我任,剖心不为愈。
自靖暨杀身,要之宗社扶。
所以宣父笔,三仁同一途。
繄公存亡间,所系重有殊。
堂堂柱天手,能摰火德乌。
当时戡黎兵,所侵良及肤。
周虽彼苍眷,加翼十乱谟。
天其谏少行,终鄙西人居。
称师止观政,安取商郊车。
一朝叹云亡,宗国随之墟!
丹诚皎白日,馀烈光八区。
准尔来代臣,大节知所趋。
呜呼介士叹,万万狂童且。
今来二千载,殷周两榛芜。
巍然一丘土,高与西山俱。
清霜九月节,肇祀陪干旟。
肃拜列阶下,精爽动佩裾。
世道有沦丧,一忠千万谀。
商歌振林樾,日下悲风徂。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0:25:32
元化形万汇,浩浩无时无。云何忠贞气,大畀先生躯。念昔有殷季,天步移独夫。淫酗荡祀典,下民为毒痡。所崇尽奸回,启遁箕子奴。师保乃去尔,馀敢编其须。炎炎鹿台火,已兆明珠儒。先生岂不知,蔓草不可图。顾亲叔父尊,以位仍三孤。强谏诚我任,剖心不为愈。自靖暨杀身,要之宗社扶。所以宣父笔,三仁同一途。繄公存亡间,所系重有殊。堂堂柱天手,能摰火德乌。当时戡黎兵,所侵良及肤。周虽彼苍眷,加翼十乱谟。天其谏少行,终鄙西人居。称师止观政,安取商郊车。一朝叹云亡,宗国随之墟!丹诚皎白日,馀烈光八区。准尔来代臣,大节知所趋。呜呼介士叹,万万狂童且。今来二千载,殷周两榛芜。巍然一丘土,高与西山俱。清霜九月节,肇祀陪干旟。肃拜列阶下,精爽动佩裾。世道有沦丧,一忠千万谀。商歌振林樾,日下悲风徂。
万物化生,浩浩荡荡,永无止境。何以忠贞之气,竟然将先生的身躯完全交付?想当年殷朝末年,天命转移于孤独的男子。淫乱与酗酒冲击祭典,百姓因而痛苦如疾。所崇敬的尽是奸贼,启发了箕子的奴隶。师保一去,剩下谁敢为其编撰?烈火烧尽鹿台,已经预兆了明珠的儒者。先生难道不知道,蔓草是无法依靠的?顾念亲叔父的尊位,仍然要守护三孤。强烈劝谏真是我的责任,剖心而论却未能改善。自我平靖和为国而死,最终是为了扶持宗社。因此宣父的笔,三位仁者同归一途。公的存亡之间,所系重有不同。堂堂的柱天之手,能承载火德之乌。当时戡平乱民,所受到的损害蔓延至肌肤。周朝虽受苍天眷顾,却因十乱而困扰。天虽让其少行,终究鄙夷西方人居。称师止于治理,何以取商郊的车?一朝叹息云亡,宗国随之荒芜!真诚如赤日,余烈光照八区。你们来代代臣子,大节自知所趋。呜呼,忠诚的士人叹息,万万狂徒自此而来。如今两千载过去,殷周都已荒芜。巍然矗立的一丘土,高与西山齐。九月的清霜节,开始祭祀陪干的旗帜。肃然拜在阶下,清爽的气息使佩裾动摇。世道已然沦丧,忠诚与谄媚成千上万。商歌在林间回荡,日下悲风袭来。
作者介绍:王恽,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社会现象的关注,风格悲凉而深刻。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元代,正值元代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诗人通过对比商周历史,表达对当代政治的失望与对忠诚士人的怀念。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历史感和强烈的情感共鸣,揭示了一个时代的兴衰更替。诗中通过对殷周时期的回顾,诗人表达对忠贞士人的崇敬与对当代社稷沦丧的不满。开篇“元化形万汇,浩浩无时无”展示了自然与历史的连绵,紧接着便引入忠贞之士的悲剧,形成鲜明对比。诗中涉及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如箕子、鹿台等,都是对忠诚与背叛的反思,揭示出诗人对政治腐败的强烈批判。
随着情感的推进,诗人将目光投向未来,感叹历史的循环与人性的脆弱,令人深思“忠诚与谄媚成千上万”的无奈。最后,借清霜九月节的祭祀场景,诗人以肃穆的姿态表达对逝去忠良的哀悼,情感深沉,极富感染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教训的反思,表达对忠贞士人的怀念与对当代政治腐败的失望,警示后人珍惜忠诚之德。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忠贞气”指的是什么?
“云何忠贞气,大畀先生躯”这句话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鹿台”象征的是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