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0: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0:59
九日多风雨,孤舟倍郁陶。
推篷见山色,扶杖听江涛。
人比黄花瘦,秋随白雁高。
游怀萧瑟甚,木叶下临皋。
九月九日这天,风雨交加,孤舟上的我感到更加忧郁。推开船篷,看到远处的山色,手杖支撑着我,静静地听着江水的涛声。此时的人比黄花还要瘦,秋天的白雁飞得越来越高。我的心情十分萧瑟,树叶纷纷落下,飘落在岸边。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重阳节(九月九日)是中国传统节日,古有登高、插菊、饮酒等习俗,寓意长寿。诗中提到的“人比黄花瘦”,运用了重阳节的菊花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作者介绍: 方璲(1630-1685),字子材,号愚庵,明末清初诗人,因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而受到后世推崇。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重阳节,正值秋季,诗人身处孤舟之中,面临风雨,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生活孤寂的感慨。
《舟中九日》是方璲在重阳节时所作,诗中通过描绘秋雨中的孤舟,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季节和情感的深刻思考。整首诗意境幽深,情感细腻。开篇以“九日多风雨”点明时节,体现了重阳节的典雅与萧索,风雨的描写不仅营造了悲凉的气氛,也为后文设置了情感的基调。
第二句“孤舟倍郁陶”则直接将诗人的孤独感与忧愁情绪传达出来。在这孤舟中,诗人感到愈加沉重,伴随自然的风雨,内心的郁闷愈发加深。随后“推篷见山色,扶杖听江涛”,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推开船篷,山色隐现,江涛声声,尽显一幅秋日的画面。
而“人比黄花瘦”则是诗人对自身状态的自嘲与感叹,黄花即菊花,象征着重阳节的传统,诗人以此比喻自己在岁月流逝中的羸弱,隐含对生命短暂的感伤。最后“游怀萧瑟甚,木叶下临皋”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凄凉,秋叶飘落,象征着离别与时光的无情。
整首诗通过精炼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传达了深沉的情感,使读者感受到一种孤独、惆怅与人生的无常。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重阳节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孤独的心境以及对生命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九日”指的是哪个节日?
“人比黄花瘦”中的“黄花”指的是什么?
诗中“扶杖听江涛”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