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51: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51:45
原文展示:
潇洒太湖岸,淡伫洞庭山。鱼龙隐处,烟雾深锁渺弥间。方念陶朱张翰,忽有扁舟急桨,撇浪载鲈还。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拟借寒潭垂钓,又恐鸥鸟相猜,不肯傍青纶。刺棹穿芦荻,无语看波澜。
白话文翻译:
在太湖岸边潇洒漫步,静静地凝视着洞庭山。鱼龙潜藏的地方,被浓密的烟雾深深笼罩。正思念着陶朱公和张翰,忽然看到一叶扁舟急速划桨,破浪载着鲈鱼归来。夕阳下,暴风雨来临,归途绕过汀湾。大丈夫的志向,应当在盛世中展现,耻于闲散。为何壮年时显得憔悴,华发已变朱颜。打算借寒潭垂钓,又怕鸥鸟猜疑,不肯靠近青色的钓丝。划桨穿过芦荻,默默地看着波澜。
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舜钦,字子美,宋代文学家,与欧阳修、梅尧臣并称“苏梅”。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太湖岸边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太湖岸边的景色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情感世界。诗中“潇洒太湖岸,淡伫洞庭山”开篇即展现了作者超然物外的态度,而“鱼龙隐处,烟雾深锁渺弥间”则进一步以神秘的意象表达了隐逸的向往。后文通过对扁舟、鲈鱼的描写,以及对暴风雨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结尾处“刺棹穿芦荻,无语看波澜”则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世事的无奈和对隐逸生活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太湖岸边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情感世界,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陶朱张翰”是指哪两位历史人物? A. 范蠡和张翰 B. 陶渊明和张翰 C. 范蠡和陶渊明 D. 陶渊明和李白
诗中的“撇浪载鲈还”描绘了什么情景? A. 渔夫捕鱼归来 B. 船只破浪前行 C. 鸥鸟飞翔 D. 风雨交加
诗中的“耻疏闲”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A. 对闲散生活的向往 B. 对忙碌生活的厌倦 C. 对闲散生活的羞耻 D. 对忙碌生活的向往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