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5:44: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5:44:21
久作游边客,常悲入塞笳。
今兹一尉远,犹困折腰嗟。
白马关中道,青天栈外家。
过秦应吊古,惟有故山斜。
我常年在边疆游荡,常常为进入塞外的笛声而感到忧伤。
今天一位同年好友远赴武功,我仍然感到被困于折腰的惋惜。
在白马关的道路上,青天之下我愁苦无家。
经过秦地,不禁想要为古人哀悼,唯有那斜映的故乡山峦让我怀念。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和史学家。他倡导古文运动,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其诗词作品多描写人生感受和自然风光,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欧阳修的游历生涯中,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同年好友远赴武功的惋惜。诗中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历史的沉思,反映了北宋时期社会动荡和人们内心的孤独感。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明快的节奏,展现了诗人对边疆生活的忧伤和对故乡的思念。开篇“久作游边客,常悲入塞笳”直接传达出长时间在边疆对家乡的眷恋之情,笳声的悲凉正是这种情感的外在表现。接下来,诗人通过对同年好友远赴武功的描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的复杂性——既有对朋友前途的祝福,又有对自己身处异乡的无奈与惆怅。
“白马关中道,青天栈外家”则以地名和自然景象的结合,生动地描绘出诗人所处的环境与心境。白马关作为历史上的重要关口,象征着离乡和漂泊,而“青天栈外家”的孤独则让人感受到无家可归的凄凉。最后,“过秦应吊古,惟有故山斜”将历史的沉重与个人的情感结合起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故乡的思念,形成了诗的情感高潮。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和情感的渲染上都非常成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和对自身孤独命运的哀伤,展现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漂泊的苦楚。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白马关”在哪个地方?
“常悲入塞笳”中的“塞笳”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同年好友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