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7:45:27
滁山不通车,滁水不载舟。
舟车路所穷,嗟谁肯来游。
念非吾在此,二子来何求。
不见忽三年,见之忘百忧。
问其别後学,初苦茧绪抽。
纵横渐组织,文章烂然浮。
引伸无穷极,卒敛以轲丘。
少进日如此,老退诚可羞。
弊邑亦何有,青山遶城楼。
泠泠谷中泉,吐溜彼山幽。
石丑骇溪怪,天奇瞰龙湫。
子初如可乐,久乃叹以愀。
云此譬图画,暂看已宜收。
荒凉草树间,暮馆城南陬。
破屋仰见屋,窗风冷如锼。
归心中夜起,辗转卧不周。
我为办酒肴,罗列蛤与蛑。
酒酣微探之,仰笑不颔头。
曰予非此侬,又不负谴尤。
自非世不容,安事此为囚。
幸以主人故,崎岖几摧舟。
一来勤已多,而况欲久留。
我语顿遭屈,颜惭汗交流。
川涂冰已壮,霰雪行将稠。
羡子兄弟秀,双鸿翔高秋。
◇◇飞且鸣,岁暮忆南州。
饮子今日欢,重我明日愁。
来贶辱已厚,赠言愧非酬。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45:27
滁山不通车,滁水不载舟。
舟车路所穷,嗟谁肯来游。
念非吾在此,二子来何求。
不见忽三年,见之忘百忧。
问其别後学,初苦茧绪抽。
纵横渐组织,文章烂然浮。
引伸无穷极,卒敛以轲丘。
少进日如此,老退诚可羞。
弊邑亦何有,青山遶城楼。
泠泠谷中泉,吐溜彼山幽。
石丑骇溪怪,天奇瞰龙湫。
子初如可乐,久乃叹以愀。
云此譬图画,暂看已宜收。
荒凉草树间,暮馆城南陬。
破屋仰见屋,窗风冷如锼。
归心中夜起,辗转卧不周。
我为办酒肴,罗列蛤与蛑。
酒酣微探之,仰笑不颔头。
曰予非此侬,又不负谴尤。
自非世不容,安事此为囚。
幸以主人故,崎岖几摧舟。
一来勤已多,而况欲久留。
我语顿遭屈,颜惭汗交流。
川涂冰已壮,霰雪行将稠。
羡子兄弟秀,双鸿翔高秋。
飞且鸣,岁暮忆南州。
饮子今日欢,重我明日愁。
来贶辱已厚,赠言愧非酬。
滁山没有通车的路,滁水也无法承载船只。
舟车到这里都无法继续,谁愿意来这里游玩呢?
我在这里思念着,不知道二位来此为何所求。
不见你们三年,见面后却忘却了所有的忧愁。
问你们在外的学习,初时是苦苦地抽茧。
逐渐地形成了文章,字句华美而浮现。
引申的内容无穷无尽,最终却收敛于这小丘。
年轻时进步如此,老了却诚让人羞愧。
我们这个地方有什么呢,只有青山环绕城楼。
凉凉的山谷泉水,吐出那幽静的山间。
石头丑陋使溪水怪异,天上奇景俯视龙湫。
你们初来时如同可乐,久了却叹息愁苦。
这就像是图画,暂且观看也该收起。
荒凉的草木间,黄昏的馆舍在城南角落。
破屋仰望天空,窗外的风冷得像锉刀。
归心在夜里浮现,辗转反侧无法入睡。
我为你们准备酒菜,摆上蛤蜊与泥鳅。
酒酣微微品尝,仰头却不点头。
他说我不是你们的人,又不愿意负起责难。
自非世间不容,何必在此为囚。
幸好有主人在,崎岖路途几乎摧毁了我的船。
一来我已付出很多,更何况想要长留。
我说的话却遭到屈辱,面红耳赤满头冷汗。
河面冰已形成,霜雪即将增多。
羡慕你们兄弟优秀,双鸿在高秋飞翔。
飞且鸣,岁末想起南州。
今天与你共饮欢畅,明日却重负忧愁。
赠礼的恩情已厚,回赠的话语却愧疚无以酬答。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文和词三个方面,尤其以散文和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而著称。其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富于情感。
《怀嵩楼晚饮示徐无党无逸》写于作者晚年的一次聚会,该诗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描绘了滁州美丽的自然景色以及作者内心的惆怅,是对友谊、时间流逝和个人境遇的深刻反思。
这首诗通过描绘滁山与滁水的自然景观,传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与人生的哲学思考。开头的“滁山不通车,滁水不载舟”生动地描绘了滁州的偏僻,表达了作者对来访友人的渴望及内心的孤独。随着诗歌的深入,作者逐渐转向对青春和衰老的感慨,表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友谊的珍视。
在意象上,诗中提及的“青山”、“谷中泉”、“荒凉草树”都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生命的循环。最后,诗人以饮酒作结,不仅是对当下欢乐的珍惜,也暗含对未来忧愁的预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也有对未来的忧虑,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友谊的珍惜和对人生的感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相聚的渴望,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滁山不通车,滁水不载舟。 这两句主要表达了什么?
A. 滁州的交通便利
B. 滁州的偏远与孤独
C. 滁州的自然美景
答案:B
诗人对友人三年未见的感受是?
A. 高兴
B. 忧愁
C. 惊讶
答案:B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友情与人生
B. 自然与游玩
C. 学业与成就
答案:A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欧阳修的这首诗更加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而李白则表现出一种孤独的洒脱。这种对比凸显了两位诗人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