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8:40: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8:40:40
和高常簿暮春
作者: 戴复古 〔宋代〕
世变日以薄,无从见雍熙。
闭门读古书,聊以道自怡。
桃李春盎盎,风雨秋凄凄。
于春何足喜,于秋何用悲。
人生一世间,所忌立志卑。
终身有不遇,千载皆明时。
我生无所解,肥遁沧海沂。
一朝遇名胜,朽腐生光辉。
敛衽赞明德,非公谁与归。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化的感慨,感受到雍熙的繁华已不复存在,因而选择闭门读书,寻求内心的安宁。春天的桃李花开得繁盛,而秋天却风雨凄凉。春天的快乐与秋天的悲伤又有什么值得呢?人生在世,最忌讳心志低下。即便终生未能如愿,千年之后仍然能够明白历史的时局。我对人生的理解非常有限,想要逃避到广阔的海洋中去。可是一旦遇到美好的风景,腐朽的事物也会闪现出光辉。赞美高尚的德行,除了公正的人,谁能与我同归呢?
作者介绍
戴复古,字延之,号复古,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生活在动荡的社会背景中。他的诗歌常融合个人感悟与对社会现实的批判,风格清新,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暮春之际,正值春秋交替,象征着生死与变化。诗人通过描绘春秋的对比,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
《和高常簿暮春》是一首深富哲理的诗作,展现了戴复古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诗中前两句开篇即点出世事变化,诗人感到历史的无常与无奈,尤其是对过去繁荣的怀念。这样的情感引导读者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失落。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选择在闭门读书中寻找内心的安宁,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望与对现实的逃避。桃李花开的春天与凄凉的秋天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却不再为此感到喜悦或悲伤,显示出一种超然的态度。这种态度体现了对人生的豁达与智慧,诗人以此来警示他人,立志应高远,避免志向低下。
最后的两句则将诗的主题推向高潮,强调了遇见美好事物的重要。即使生活中充满了腐朽的现象,但只要能够欣赏到光辉的一瞬,便足以让人感到满足。诗人在赞美德行时,提问“非公谁与归”,引发对人生价值的深思,表现出对理想伴侣的渴望与对道德的推崇。
整首诗以春秋的自然景象为背景,融合了个人哲思,既有对历史的感慨,也有对人生的感悟,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内心的追求,强调高尚志向与德行的重要性。在变化的社会中,诗人选择以读书来安慰自己,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内涵,也让读者在细读中感受到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深刻理解与感慨。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雍熙”指的是哪个历史时期?
A. 宋太宗时期
B. 明朝
C. 唐朝
D. 清朝
诗人选择闭门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A. 享受生活
B. 寻求内心的安宁
C. 寻找名利
D. 逃避现实
“于春何足喜,于秋何用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春秋的喜爱
B. 对人生无常的淡然
C. 对悲伤的渴望
D.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