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冬至雪

《冬至雪》

时间: 2025-05-04 03:23:57

诗句

旱久魃不死,连阴未成雪。

微阳九地来,颠风三日发。

父老窃相语,号令风为节。

讲武罢冬夫,畿甸休保甲。

累囚出死地,冗官去烦杂。

手诏可人心,吾君信明哲。

风频雪犹吝,来岁恐无麦。

天公听一言,惟幸早诛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3:57

原文展示

旱久魃不死,连阴未成雪。
微阳九地来,颠风三日发。
父老窃相语,号令风为节。
讲武罢冬夫,畿甸休保甲。
累囚出死地,冗官去烦杂。
手诏可人心,吾君信明哲。
风频雪犹吝,来岁恐无麦。
天公听一言,惟幸早诛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久旱不雨的天气,导致干旱的魃神依然存在,阴云笼罩却未能降雪。微弱的阳光逐渐升起,经过三天的狂风,似乎要带来变化。村里的老人们在私下交流,称呼风为节令。冬季的战争已停止,周边地区也不再防备。那些被囚禁的人得以重见天日,冗余的官员也被清除,政令得以顺畅而明朗。可人心所向的手诏,吾君明智而贤明。可风仍频频来袭,雪却迟迟未降,明年恐怕会缺少小麦。天公听我一言,希望能早日除掉魃神。

注释

  • :古代传说中的干旱之神,象征着干旱和灾难。
  • 微阳:微弱的阳光,暗喻希望和变化的开始。
  • 颠风:狂风,表明天气的恶劣变化。
  • 父老:指乡里年长的人,通常是有经验和智慧的长辈。
  • 号令风为节:将风视作节气,暗示自然现象的影响。
  • 讲武:停止军事活动,暗指和平的来临。
  • 畿甸:指京城周围的地区,表明政治中心的安定。
  • 冗官:指多余的官员,暗示政治上的腐败。
  • 手诏:指皇帝的诏令,体现了权威和治理的明智。
  • 天公:天神,象征自然力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1112),字子美,号晦庵,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兄长苏轼。苏辙的诗词以清新、自然著称,常表达对社会民生的关注和对自然景象的感悟。

创作背景

《冬至雪》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气候异常的时期。诗中反映了当时民众因干旱而忧虑的心情,表现了对国家治理和自然灾害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冬至雪》通过描绘气候变化和政治现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事的深刻观察和思考。诗的开头,"旱久魃不死,连阴未成雪",直接揭示了干旱带来的困扰,展现了大自然的无情与魃神的影响。接着,诗人以微阳和颠风的意象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化,暗示着希望的来临。诗中提到父老的私语,显示出民众对气候变化的关注以及对未来的担忧。

随着诗歌的发展,苏辙展现了对社会政治的反思,呼应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腐败。通过“冗官去烦杂”“吾君信明哲”等句子,诗人表达了对明主的期望,渴望国家治理的清明与民生的安定。最后,"风频雪犹吝,来岁恐无麦",不仅是对未来的忧虑,更是对自然灾害和人祸交织的深度思考。

整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对仗和排比的手法,使得情感更加丰富,意象更加鲜明。诗人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致描写,将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形成了强烈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旱久魃不死:长时间的干旱让魃神依然存在,指干旱的持续。
  2. 连阴未成雪:阴云笼罩,但却没有降雪,预示着气候的异常。
  3. 微阳九地来:微弱的阳光照耀着大地,象征着希望的出现。
  4. 颠风三日发:狂风持续三天,暗示天气的变化。
  5. 父老窃相语:乡里的老人们私下交流,反映民间对自然的关注。
  6. 号令风为节:把风当作节令,体现对自然规律的探讨。
  7. 讲武罢冬夫:停止冬季的战争,表示和平的希望。
  8. 畿甸休保甲:周边地区不再防备,暗示社会的安定。
  9. 累囚出死地:被囚禁的人得以释放,寓意对人性的关怀。
  10. 冗官去烦杂:多余的官员被清除,体现政治的清明。
  11. 手诏可人心:皇帝的诏令能顺应民心,寄托对明君的期望。
  12. 吾君信明哲:赞美君主的明智和贤明,表达对国家未来的信心。
  13. 风频雪犹吝:风频繁而雪迟迟不降,表现对自然的无奈。
  14. 来岁恐无麦:预示着来年的粮食短缺,揭示民生的忧虑。
  15. 天公听一言:向天神祈求,希望能早日解决干旱问题。
  16. 惟幸早诛魃:希望能早日铲除魃神,恢复正常的天气。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旱久魃不死,连阴未成雪”,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将风、天公等自然现象赋予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比喻:将风视为节令,象征自然的变化与时间的流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以及对社会政治的思考,表达了对民生的关怀与对明君的期望。通过对干旱与政治腐败的反思,诗人渴望国家的安定与人民的幸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干旱与灾难,反映自然的无情。
  • 微阳:希望与温暖的象征,暗示转机的可能。
  • 颠风:狂风的意象,反映气候的剧烈变化。
  • 父老:代表民众的智慧与声音,体现社会的关切。
  • 手诏:权威的象征,表达对明主的期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魃”指代什么?

    • A. 雨神
    • B. 干旱之神
    • C. 冬天的神
    • D. 风神
  2. 填空:诗中提到的“微阳”象征着__

  3.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对国家治理腐败的无奈。 (对/错)

答案

  1. B
  2. 希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1. 杜甫《春望》:同样关注社会民生,但杜甫更多反映战争带来的苦难。
  2.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以自然景象抒发情感,关注生命的轮回。
  3. 陶渊明《桃花源记》:描绘理想的社会环境,与苏辙对现实的反思形成对比。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到古代诗人在不同社会背景下的不同表达方式。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蜡梅花 客中怀西湖二首 接泥渡头再遇雪 冷泉亭 春游 暑中客怀 官舍病中 橘花 蓼花 雪阻李家渡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遗声坠绪 乛字旁的字 文皮 琴趣 弃其余鱼 衣字旁的字 瓜字旁的字 王字旁的字 包含鳏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孩的词语有哪些 打理 光车骏马 异口一言 执经问难 秃宝盖的字 屈身守分 将无作有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