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04: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04:55
诗词名称: 箫史曲
作者: 鲍照 〔南北朝〕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箫史爱长年。
嬴女郄去阝童颜。
火粒愿排弃。
霞雾好登攀。
龙飞逸天路。
凤起出秦关。
身去长不返。
箫声时往还。
白话文翻译:
箫声悠扬,令人珍爱长久的年华。
那美丽的女子已经离去,留下的只有青春的面容。
我愿意抛弃尘世的纷扰,
只愿在这缥缈的云雾中攀登高峰。
龙从天际翱翔,
凤凰也从秦关飞出。
身心已去,难以再归。
偶尔听到箫声,又仿佛回到了过去。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鲍照(约414年-466年),字明远,号渔阳,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其抒情诗著称,风格清新,情感细腻,善于表现对人生、爱情、自然的思考与感慨。
创作背景: 创作于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个人情感与家国情怀交织,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美好的追求。
诗歌鉴赏:
《箫史曲》是一首充满感伤与哲理的抒情诗,诗人在音乐的陪伴下,回忆过去的美好与青春。开篇的“箫史爱长年”不仅引入了诗的主题,也暗示了音乐与时间的关系。音乐是流动的,时间也是无情地流逝,二者在此交织,使得情感更加深沉。接下来的描写通过对“嬴女”的怀念,引出对青春美好的追忆,仿佛在诉说着一段遗憾的爱情故事。
“火粒愿排弃”则表现了诗人对尘世纷扰的厌倦,渴望超脱,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此时,诗人将目光投向自然,描绘出“龙飞逸天路,凤起出秦关”的壮丽景象,象征着自由与理想的追求。同时,这种对理想的追求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矛盾:虽然身去长不返,但箫声的回响又让他重温往昔的美好,流露出对过去的深切怀念。整首诗通过音乐的意象,构筑了一个充满情感与哲理的空间,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无常。
诗词解析: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箫史”一词在诗中指的是:
A. 一种乐器
B. 吹箫的人
C. 音乐的旋律
诗中“嬴女”的含义是:
A. 一位老者
B. 美丽的女子
C. 诗人的爱人
“龙飞逸天路”中的“龙”象征:
A. 自由与理想
B. 时间的流逝
C. 现实的束缚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鲍照的《箫史曲》与李白的《庐山谣》均描绘了自然与理想,但鲍照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描写,而李白则表现出更为豪放的气质。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两位诗人在表达情感时的不同风格与视角。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