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王昭君

《王昭君》

时间: 2025-05-02 19:57:15

诗句

既事转蓬远。

心随鴈路绝。

霜鞞旦夕惊。

边笳中夜咽。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57:15

原文展示:

王昭君
作者: 鲍照 〔南北朝〕

既事转蓬远。
心随鴈路绝。
霜鞞旦夕惊。
边笳中夜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王昭君远嫁匈奴后的孤独与思念。她的生活如同转动的蓬草,随风飘散而去。心中对故乡的思念像大雁迁徙般难以割舍,夜晚霜寒的驼铃声令她惊醒,而边疆的笛声又在黑夜中轻声呜咽。

注释:

  • 既事: 指已经发生的事情。
  • 转蓬: 蓬草,形容漂泊不定的生活。
  • 鴈路: 指大雁迁徙的路线,暗喻思乡之情。
  • 霜鞞: 霜冻的驼铃,象征寒冷和孤独。
  • 边笳: 边地的乐器声,表达边塞的孤寂。

典故解析:

王昭君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美女之一,因其“和亲”政策而远嫁匈奴。她的故事反映了当时政治的复杂性和她个人的悲剧命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鲍照,字明远,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其豪放的个性和深刻的诗歌而闻名。其作品多描写个人情感和历史变迁。

创作背景:

《王昭君》创作于南北朝时期,当时王朝更替频繁,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王昭君的故事,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思考和对个人情感的深切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王昭君的名义,展现了她远嫁匈奴后的孤独感与对故乡的思念。开头的“既事转蓬远”像是悲叹,表达了她的生活如同飘荡的蓬草,无处依归。接着“心随鴈路绝”则更深地道出了她内心的痛苦,仿佛大雁的迁徙,她无法再回到故乡。诗中描绘的“霜鞞”和“边笳”则将环境的凄凉与内心的孤寂结合得淋漓尽致,形成了一幅悲壮的画面。整个诗篇情感真挚,意象丰富,令人感受到深切的历史悲哀与人性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既事转蓬远: 描述了事情的发生,使得生活如同漂流的蓬草,象征着漂泊的无助。
  • 心随鴈路绝: 王昭君的心思随着大雁的飞行而断绝,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 霜鞞旦夕惊: 形象地描绘了她在寒冷的夜晚因驼铃声而惊醒,传达出孤独与不安。
  • 边笳中夜咽: 边疆的乐声在夜中低吟,似乎在诉说她的悲伤与苦闷。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生活比作“转蓬”,形象生动,传达出无根漂泊的感觉。
  • 拟人: “边笳中夜咽”赋予乐器以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性。
  • 对仗: 诗的结构紧凑,展现了诗人高超的对仗技巧。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王昭君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展开,展现了历史人物在时代洪流中的无奈与悲哀,反映了人性的脆弱与思念的力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转蓬: 象征漂泊与无依无靠,暗示生活的艰辛。
  • 鴈路: 象征离别与思乡,体现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 霜鞞: 代表寒冷与孤独,增强了诗的凄凉氛围。
  • 边笳: 边地的乐声,象征着异国他乡的孤独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昭君的故事主要反映了什么样的主题?

    • A. 爱情
    • B. 思乡
    • C. 战争
    • D. 自由
  2. “心随鴈路绝”中的“鴈路”比喻了什么?

    • A. 归途
    • B. 离别
    • C. 迁徙
    • D. 思念
  3. 诗中“霜鞞旦夕惊”用来表达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惊恐
    • C. 悲伤
    • D. 安宁

答案: 1.B 2.D 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描绘了类似的思乡情。
  • 李清照的《如梦令》,表现了对故乡和爱情的思念。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夜泊牛津》相比,两者都表达了思乡之情,但鲍照的作品更具历史感与悲剧色彩。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南北朝诗词选》
  • 《诗经与古诗词的对比研究》
  • 《王昭君与古代女性命运》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杨村至天津道中 春日行观禁中高皇帝旧苑二首 其二 六月二十六日闻蛩 其三 酬张杲卿相公见招 友人招饮榴花下 鹧鸪天 其二 雨中留杨戣琴士饮 浣溪纱 三月六日清明节道中 长安为崔弘度屈突盖语 桂岩篇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龠字旁的字 斗美夸丽 食字旁的字 蒲筵 稳扎稳打 求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豸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绿珠坠楼 包含芝的成语 鸿蒙 染神乱志 下访 心乡往之 十字旁的字 见字旁的字 肠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藏奸卖俏 又字旁的字 无缝塔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