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太常引 寄乡中诸友

《太常引 寄乡中诸友》

时间: 2025-05-02 11:38:17

诗句

一书除得海边头。

怅无地、著羁愁。

何处望吾州。

漫斜日、高城倚楼。

东湖湖上,锦云十里,政好藕花秋。

日日醉扁舟。

也曾念、山东旧游。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38:17

原文展示:

太常引 寄乡中诸友
作者: 张之翰

一书除得海边头。
怅无地著羁愁。
何处望吾州。
漫斜日高城倚楼。
东湖湖上,锦云十里,政好藕花秋。
日日醉扁舟。
也曾念山东旧游。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的开头说,刚从海边收到一封信,内心感到无尽的愁苦。那时我在想,何处才能眺望我的故乡呢?无奈只好倚着高楼,漫望夕阳的余晖。东湖的湖面上,十里锦绣的云彩映衬着秋天的藕花,真是美好得令人陶醉。每天都在小船上喝酒,回想起在山东的旧日游玩情景。

注释:

  • 羁愁:羁绊的忧愁,指因身处异地而产生的思乡之情。
  • 望吾州:指向自己的故乡眺望。
  • :随意、无目的地。
  • 扁舟:指小船,常用来象征悠闲的生活。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东湖”,可能指代某个具体的湖泊,也可以象征着远方的故乡。藕花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象征着清丽、高洁的品格,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美景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之翰,元代诗人,以词作著称。他的词风婉约清丽,常常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张之翰身处海边时,因收到家乡朋友的书信,勾起了他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表达了在异乡的孤独感和对往昔游玩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太常引 寄乡中诸友》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海边收到书信后产生的思乡情怀。开头的“书除得海边头”便揭示了他身处异地,面对朋友的书信,心中充满了羁绊与忧愁。接下来的“何处望吾州”更是直接表露了对故乡的渴望与无奈。

诗中“东湖湖上,锦云十里”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秋日景象,诗人借助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心中的惆怅与思念。这里的“锦云”不仅是视觉上的美感,也象征着美好的回忆。而“日日醉扁舟”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向往与对旧游的怀念,尽管身处异乡,但心中依然沉醉于曾经的美好时光。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悠远,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厚谊和对生活的无限眷恋。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一书除得海边头”:收到来自故乡的信,心情复杂。
    • “怅无地著羁愁”:无处宣泄思乡的愁苦。
    • “何处望吾州”:渴望眺望故乡的方向。
    • “漫斜日高城倚楼”:随意倚在高楼上,感受夕阳的余晖。
    • “东湖湖上,锦云十里,政好藕花秋”:描绘东湖的美丽景象,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日日醉扁舟”:每天在小船上畅饮,沉醉于美好生活。
    • “也曾念山东旧游”:回忆起在山东的快乐时光。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锦云十里,政好藕花秋”,工整且富有韵律感。
    • 比喻:将藕花与清丽高洁相联系,展现诗人内心的情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传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表现了深厚的乡情。

意象分析:

  • 海边:象征着异乡的孤独与寂寞。
  • 东湖:代表着美丽的故乡景象,寄托着对故乡的向往。
  • 藕花:象征高洁、清丽,反映了诗人的审美情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张之翰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喜悦
    b) 思乡
    c) 愤怒
    答案:b

  2. “日日醉扁舟”中“醉”字表示什么? a) 酒醉
    b) 沉醉于生活的美好
    c) 疲惫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东湖”主要象征什么? a) 生活的快乐
    b) 美丽的故乡
    c) 未来的希望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张之翰的这首词与李白的《静夜思》有相似之处,都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但张之翰更侧重于对美好景象的描绘,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了孤独与抒情。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洗儿歌 送琴僧知白 答太傅相公见赠长韵 会峰亭 祭石曼卿文 玉楼春 其二十七 渔家傲 马啮雪 郡人献花 渔家傲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革字旁的字 月字旁的字 晶亮 采字旁的字 圆变 包含退的成语 甘字旁的字 砌跟 畅通无阻 获旗 竭智尽力 廾字旁的字 伐毛换髓 庶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四会五达 朝成暮徧 分栏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