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3:53: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3:53:52
赠衡岳隐禅师
——司空曙
拥褐安居南岳头,
白云高寺见衡州。
石窗湖水摇寒月,
枫树猿声报夜秋。
讲席旧逢山鸟至,
梵经初向竺僧求。
垂垂身老将传法,
因下人间遂北游。
这首诗描绘了隐居在南岳的禅师的生活。诗人描述他穿着粗布衣服,安静地生活在山顶,白云环绕着高耸的寺庙,远处可以看到衡州。石窗外,湖水在寒月下摇曳,枫树的猿声在秋夜中回荡。讲坛上,曾经有山鸟来访,初次向禅僧请教梵经。如今,他已经年老,将要传授佛法,因此决定下山游历北方。
司空曙,唐代诗人,字子良,号敬之,生于盛唐时期,后期因政治原因避世,隐居山林,专心创作。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隐士生活。
此诗创作于诗人隐居生活期间,表现了他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禅师的敬仰,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佛教的关注和对隐逸生活的赞美。
《赠衡岳隐禅师》是一首赞美隐士生活的诗,通过对南岳隐禅师生活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禅宗智慧的敬仰。开篇“拥褐安居南岳头”,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禅师的朴素生活,突显了他与世无争的态度。在“白云高寺见衡州”中,诗人将自然景色与人文环境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接下来的“石窗湖水摇寒月”则通过描写夜晚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宁静的氛围,仿佛让人感受到禅师在这样的环境中沉思的状态。之后的“枫树猿声报夜秋”,通过猿声和枫树的意象,暗示了秋天的到来,传达了时光流逝的感慨。
最后几句“垂垂身老将传法,因下人间遂北游”彰显了禅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尽管年事已高,却依然愿意下山传授佛法,体现了对社会的关怀与奉献精神。这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人间的责任感在诗中交织,形成了深刻的主题。
整首诗表现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佛法的尊重,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处的思考与感悟。
诗中提到的“南岳”指的是哪个山?
诗人对隐禅师的生活态度是什么?
“垂垂身老将传法”中“传法”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