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21: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21:52
原文展示:
腊云寒不动,残岁转萧条。 雪意千山静,天形一雁高。 冰留檐旧滴,红到杏新梢。 寂寞群儿笑,因文更解嘲。
白话文翻译:
腊月的云层寒冷而凝重,不曾移动,残余的岁月更显萧条。 雪的意境使得千山万壑都静谧无声,天空中一只孤雁高飞。 屋檐下冻结的旧时水滴依旧,而杏树的新梢却已泛红。 在寂寞中,孩童们的笑声显得格外刺耳,因为文字更能解嘲。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此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具体年份不详,但从诗中描绘的冬日景象和萧条氛围来看,可能是作者在某个岁末的感慨之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腊月寒冬的景象,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来反映岁月的流转和人生的感慨。诗中“腊云寒不动”和“残岁转萧条”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腊月的寒冷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冬日的静谧与萧条。首句“腊云寒不动”以云的凝重不动来象征冬日的寒冷和岁月的停滞,而“残岁转萧条”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冷落凄凉的氛围。中间两句“雪意千山静,天形一雁高”通过对雪和孤雁的描绘,增强了诗中的孤寂感。末句“寂寞群儿笑,因文更解嘲”则通过对比孩童的笑声和文字的力量,表达了作者对世态的深刻洞察和对文字的依赖。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张耒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腊月寒冬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文字力量的依赖。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深刻洞察。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腊云寒不动”中的“腊云”象征什么? A. 冬日的寒冷 B. 岁月的停滞 C. 冬日的静谧 D. 岁月的流逝
诗中“残岁转萧条”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无奈 C. 愤怒 D. 悲伤
诗中“雪意千山静”中的“雪意”象征什么? A. 冬日的寒冷 B. 冬日的静谧 C. 岁月的流逝 D. 岁月的停滞
诗中“天形一雁高”中的“孤雁”象征什么? A. 孤独 B. 离群 C. 希望 D. 喜悦
诗中“冰留檐旧滴”象征什么? A. 时间的停滞 B. 不变 C. 生命的顽强 D. 希望
答案:1. A 2. B 3. B 4. B 5.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