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0: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0:34
逐胜阙勇功,饯春无少色。
出门欲何向,坂丸随所击。
百年余几何,十步复一息。
同来二三子,楚楚颇修饰。
行前强老夫,径捷疲峻陟。
山门开烟霏,禅房闭岑寂。
口燥沾茗椀,久厄此为德。
逐日下西山,草路荒不识。
回溪转钩曲,门径入绳直。
故人喜领客,内愧积腹臆。
所来为亲旧,扫除称寥閴。
疾风无末势,过雨有余沥。
高花初欲然,平荷已如拭。
因君感衰盛,丑好移顷刻。
交新厌区区,话旧听历历。
谈间十一二,四座已倾侧。
茅屋漏风霜,山田带沙砾。
尚能哀此老,举手触四塞。
君如涧底松,超拔出天壁。
学诗有新功,黄魏共推激。
在美好的景色中追逐着壮志,送别春天却没有留下什么颜色。
出门时要去哪里呢?小路上却是随意的击打。
百年时间又有多少呢?走十步就得歇一歇。
同行的朋友们,打扮得楚楚动人。
走在前面的老夫,路途艰辛且陡峭。
山门开启,烟雾缭绕,禅房却是静谧无声。
口渴只好沾着茶碗,长久的困乏也算是一种德行。
夕阳西下,草路却荒得认不出来。
溪水蜿蜒而行,门径如同直绳。
老友高兴地招待客人,而我内心却感到羞愧。
来这里是为了亲旧,清扫心中的寂寞。
狂风已无余势,雨后却仍有余滴。
高花刚想绽放,平荷已似被轻拭过。
因你而感受到的衰盛,丑与好瞬间变换。
与新朋友相交却厌倦,谈旧事却听得历历在耳。
谈话间十几句,四周的人都已倾侧。
茅屋透风寒霜,山田上满是沙砾。
仍能哀叹老去,举手触摸四面墙壁。
你如涧底的松树,超拔于天壁之上。
学诗已有新成就,黄与魏共同推动进步。
陈师道,宋代诗人,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生于北宋时期。他的诗风典雅,工整,常以自然景色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与哲理。其作品多描绘山水,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气质。
这首诗创作于春季,诗人游览南山,感受春尽的气息,想借此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友谊的珍惜。诗中表现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欢愉与对岁月的感慨,反映出一种人生哲学。
这首诗以游南山为背景,融入了诗人与友人聚会的欢愉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尽头与人生的短暂,情感深邃而真挚。开头几句以“逐胜阙勇功,饯春无少色”引入,表现出对春天的惜别之情,随后通过描绘出门后不知何向的迷茫,展示了对未来的思考。诗中多次提及老友,反映了对亲情的珍视与温暖,尤其是“故人喜领客,内愧积腹臆”一句,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复杂情感。
全诗在意象上充满生动的自然描写,如“山门开烟霏,禅房闭岑寂”,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而在情感上,则通过对自然的观察与自身的反思,将春天的美好与衰老的无奈交织在一起,让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对比与思索。最后以“君如涧底松,超拔出天壁”作结,既是对友人的赞美,也是对自己追求卓越的期许,体现了诗人坚定不移的精神。
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对仗等修辞手法。比如,“君如涧底松”通过比喻突出了朋友的坚韧不拔,而“高花初欲然,平荷已如拭”则通过对比展示了时间的流逝。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留恋,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在游览中思考人生,展现了深邃的哲理和丰富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老夫”是指谁?
“君如涧底松”这句中的“君”指的是?
诗歌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和黄充实春尽游南山》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现了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但前者更侧重于人与友谊的交流,而后者则更注重于孤独与内心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