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22: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22:15
西湖春雨
作者: 厉鹗 〔清代〕
遥峰隐见黛眉攒,怪底春来无此寒。
朋比熏炉风味浅,有人楼上倚阑干。
远处的山峰隐约可见,像黛色的眉毛一样聚拢,为什么春天来了却如此寒冷呢?
朋友们一起聚集在温暖的炉火旁,感觉却是那么清淡,这时楼上有个人正倚着栏杆。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并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遥峰隐见”可以理解为对远山的描写,常见于古诗中,体现了中国古代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
作者介绍: 厉鹗(约1660-约1730),字子骞,号耕霖,清代诗人,擅长诗词、散文,风格清新淡雅。他的作品多以山水自然为题材,显示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季,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与现实的矛盾。尽管春天到来,但是气温依旧寒冷,似乎与春天的气氛不符,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失落和对春暖花开的渴望。
《西湖春雨》通过描绘春天的寒冷与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细腻感受。首句“遥峰隐见黛眉攒”,以形象的比喻描绘出远山的轮廓,展现出一种淡淡的美感。这里的“黛眉”不仅是自然景色的描写,也暗示了春天的含蓄与不易捉摸。接下来的“怪底春来无此寒”,则是诗人的感叹,春天本应是温暖的季节,然而却带来了寒意,这种矛盾的感受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朋比熏炉风味浅”描绘了朋友们围坐在温暖的炉火旁,享受着春日的气氛,然而却感到味道的淡薄,这种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即便是与朋友相聚,心中的失落感依然存在。最后一句“有人楼上倚阑干”则为全诗增添了一抹生动的气息,似乎在暗示着春天的某种希望,尽管外在寒冷,内心的渴望依然存在。
整首诗在意境上呈现出一种清幽、淡雅的气氛,反映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深刻观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寒冷与温暖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内心情感的复杂,展现了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遥峰隐见黛眉攒”中的“黛眉”指什么?
A) 眼睛 B) 眉毛 C) 山峰 D) 远景
答案:B
诗人在描述春天的感受时,感到“怪底”的原因是什么?
A) 春天来了却寒冷 B) 春天没有花开 C) 春天雨水太多 D) 春天的风太大
答案:A
“朋比熏炉风味浅”中的“风味”指的是什么?
A) 食物的味道 B) 人的情感 C) 自然的气候 D) 朋友的聚会
答案: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在历史背景和情感表达上则更显沉重。厉鹗的《西湖春雨》则表现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温暖的期待,两者在表达春天的不同情感上形成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