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庚戌九月自吴返越嘉禾道中 其二

《庚戌九月自吴返越嘉禾道中 其二》

时间: 2025-05-01 23:25:58

诗句

犹有残蝉挂别枝,纺车声乱豆花篱。

蘋乡又听新蛩语,寒女功裘待上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3:25:58

原文展示:

犹有残蝉挂别枝,纺车声乱豆花篱。
蘋乡又听新蛩语,寒女功裘待上机。

白话文翻译:

还有几只残留的蝉声挂在别的树枝上,纺车的声音在豆花篱笆间交织。
在水草丰美的乡村,又听到了新的蝉鸣,寒冷的女子正等待着织毛衣。

注释:

  • :仍然。
  • 残蝉:指未完全衰落的蝉,象征着夏季的尾声。
  • 纺车:用来纺织的工具,隐喻女性的劳动。
  • 豆花篱:用豆花编成的篱笆,表现出乡村的田园气息。
  • 蘋乡:水草丰美的地方,指代乡村。
  • 蛩语:指蟋蟀的鸣叫。
  • 寒女:寒冷的季节里,指代从事纺织工作的女子。
  • 功裘:制成的衣服,意指织好的毛衣。
  • 上机:开始织布。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王拯,字维新,号梅溪,清代诗人,擅长古诗,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及人情。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代,反映了作者在秋季回乡途中对乡村生活的观察与感受,表现出对传统农耕文化的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乡村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细腻观察。开头“犹有残蝉挂别枝”,营造出一种夏末秋初的氛围,这一意象不仅传达了季节的交替,也隐喻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接着提到“纺车声乱豆花篱”,则将目光聚焦于具体的乡村生活场景,纺车的声音与豆花的清香交织在一起,传递出一种温暖的家庭氛围,体现了劳动的美和生活的细腻。

随后“蘋乡又听新蛩语”,进一步深化了乡村的秋意,新的蟋蟀声在此刻显得格外清晰,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季节的变化。最后一句“寒女功裘待上机”,则引领读者思考女性在传统社会中的角色,寒冷的季节里,她们忙于纺织,为家庭的温暖而努力,表现出一种坚韧与奉献。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展现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的情感与劳动的美。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犹有残蝉挂别枝:描绘秋末夏蝉未完全离去的情景,传达时光流逝的感慨。
    • 纺车声乱豆花篱:将乡村生活的劳动场景与自然相结合,展示温馨的生活气息。
    • 蘋乡又听新蛩语:在水草丰美的地方,新的虫鸣声传来,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 寒女功裘待上机:揭示女性在寒冷季节中辛勤劳作的情景,体现出坚韧和奉献。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残蝉”与“新蛩”,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将自然界的声音与人类的活动联结,使诗歌更具情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自然和乡村生活的深厚情感,传达了对传统文化和家庭生活的珍视。

意象分析:

  • 残蝉:象征夏季的尾声与时间的流逝。
  • 豆花篱:体现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 寒女:代表了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与劳动的价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寒女”所代表的是什么?

    • A. 寒冷的天气
    • B. 纺织的女性
    • C. 蟋蟀
    • D. 秋天的蝉
  2. “犹有残蝉挂别枝”中“残蝉”意指?

    • A. 完全枯萎的蝉
    • B. 仍在鸣叫的蝉
    • C. 新蝉
    • D. 蝉的幼虫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相似的自然与人文情景。
  • 诗词对比:比较王拯的这首诗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王拯更偏向田园生活的细腻描绘,而李白则更多表现个人情感的孤独与自由。

参考资料:

  • 推荐书目:
    1. 《清代诗歌选读》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王拯研究》

这些书籍将有助于深入理解王拯的诗歌及其时代背景。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水调歌头·怪事广寒殿 水调歌头 与旧日海丰中学同学小集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午日和其年 水调歌头十二首 其十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皓皓一何洁 水调歌头 其五 水调歌头(寿湖南胡太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骨字旁的字 小年下 沅芷湘兰 包含蕤的词语有哪些 后悔不及 草字头的字 精神焕发 亡国之道 麦丘之祝 哑巴亏 驾曹 齒字旁的字 风字旁的字 趣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眙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蔚的词语有哪些 紧脉 饮水栖衡 而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