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8:16: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8:16:57
舟中忆海秋作
作者: 王拯 〔清代〕
茝兰哀怨接湘累,
几日浮邱挹袂来。
万古关门蹲虎豹,
百篇藏箧走风雷。
功名云薄生徒壮,
恩怨山重死亦灰。
一过西州愁痛腹,
青山何处酹余杯。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舟中思念大海的情景。诗中首先提到的是茝兰的哀怨与湘水的依恋,诗人感叹自己在浮动的水面上,仿佛又见到了那曾经的友人。接着,诗人感叹历史的悠久与关隘的险峻,过去的功名利禄如同薄云一般,终究是徒劳的追求。而恩怨情仇如同重重山峦,最终化为灰烬。最后,诗人提到经过西州时的愁苦,感慨青山何处可以浇愁。
作者介绍:王拯(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古诗,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结合,风格清新,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王拯在舟中时,表达了他对往事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感慨,可能与他的人生经历、时局变化有关。
《舟中忆海秋作》是一首充满感情的抒情诗,诗人在舟中对海的思念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对人生经历和情感纠葛的深刻反思。诗的开头通过茝兰的哀怨和湘水的缠绵,营造出一种伤感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接下来,诗人提到的“功名云薄”,则是对世俗成功的讽喻,强调了人生的虚无与无常。再到“恩怨山重”,则是对人际关系的沉重感慨。最后的青山一笔,仿佛在问自己,何处可以倾诉这心中的苦闷,给人以深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构建出一种悲凉的气氛,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眷恋,体现了清代诗人的独特风格与情感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本诗使用了比喻与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与意象的丰富性。
主题思想:整首诗旨在表达对过往的追忆、对世俗成就的反思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深邃而细腻,体现了诗人的哲理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功名云薄”指的是什么?
判断题:诗中“青山何处酹余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错)
填空题:诗中“茝兰哀怨接湘累”是用来表达诗人对__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拯的《舟中忆海秋作》相比,李白的《庐山谣》更侧重于壮阔的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而杜甫的《春望》则更多地表现了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愁苦。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