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9:55: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55:46
折桂令
作者: 倪瓒 〔元代〕
片轻帆水远山长。
鸿雁将来,菊蕊初黄。
碧海鲸鲵,兰苕翡翠,
风露鸳鸯。
问音信何人谛当。
想情怀旧日风光。
杨柳池塘。
随处彫零,无限思量。
一只轻舟在水面上,远山如黛。
鸿雁正飞来,菊花刚刚开始泛黄。
碧海之中,鲸鱼与鲵鱼游弋,
风中露珠映照鸳鸯。
问谁能传递音信?
回想起往日的美好风光。
杨柳依依,映照在池塘上。
无处不在的雕零,令我无尽思量。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倪瓒,元代诗人和画家,因其山水画和诗词作品而闻名。其诗风清新,常以自然景物寄托个人情感,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倪瓒的晚年,可能是他在外游历时对故乡和往昔时光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事的感慨。
《折桂令》是一首充满自然意象与人文情感的诗作。开篇以“片轻帆水远山长”描绘了舟行水上、远山如黛的宁静景象,给人以悠远之感。随即引入“鸿雁将来,菊蕊初黄”,借用鸿雁的飞来和菊花的初黄,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和思乡的情感。此时,秋意渐浓,诗人内心的怀旧情愫也随之浮现。
接下来的“碧海鲸鲵,兰苕翡翠”勾画出了一幅生动的海洋图景,鲸鱼和鲵鱼的自由游弋与兰苕的优雅形成鲜明对比,寓意着诗人对自由与美好的向往。而“风露鸳鸯”则将美好的爱情意象融入自然之中,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诗的后半部分,“问音信何人谛当”展现出诗人渴望与人沟通的心情,似乎在思索着旧日的友人与往昔的风光。“杨柳池塘”与“随处彫零”的意象,标志着诗人在思绪中穿梭于过去与现在,最终化为“无限思量”。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传递了对过往时光的缅怀与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自然之美与人事之感交融,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鸿雁”象征什么?
A. 友情
B. 思念
C. 自由
D. 财富
诗中提到的“菊蕊初黄”代表了哪个季节的到来?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
A. 杨柳池塘
B. 碧海鲸鲵
C. 轻帆
D. 所有以上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静夜思》与《折桂令》都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但《静夜思》更多地集中在夜晚的孤独与思乡,而《折桂令》则以自然景物描绘秋天的萧瑟,情感更为细腻和丰富。
推荐书目:
这些书籍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多关于倪瓒及其作品的深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