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6:35: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6:35:32
下第后作
作者:时铭 〔清代〕
七度金门策蹇驴,
杏园消息竟何如。
甘从东郭追商隐,
不信南华是僻书。
失意事多心转淡,
逢时技拙计全疏。
曲江此日潜行处,
怕遇春来下泽车。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经历了七次科举失败后,骑着一头蹇驴来到金门,心中对杏园的消息充满疑惑。虽然甘愿像东郭先生那样追随商隐,但却不相信南华的道理只是偏僻的书籍。失意的事情多了,心情也变得淡漠。遇到时机时却技艺拙劣,计策也完全失误。今天我在曲江隐秘行走,生怕春天来临时遇到下泽的车队。
作者介绍:时铭,清代诗人,生活在科举制度盛行的时代,诗风清新自然,常反映个人志向与社会现实的矛盾。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时铭经历多次科举失败后写成,反映了他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表达了失意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
《下第后作》是一首充满个人情感的诗,既有对失意的深刻反思,也有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诗人以“七度金门”的失败为引子,展现了他对科举的无奈与失落,金门象征着希望与成功,而蹇驴则象征着困境与无助。接续而来的杏园消息则反映了诗人对外界的关注与渴望,体现了他内心的纠结与不安。诗中提到的东郭追商隐,表明了诗人对理想的坚定追求,尽管身处逆境,他依然希望能够追随那些有才华的人。而对于南华的怀疑,映射出对世俗与理想之间的深刻思考:在失意中,诗人开始质疑那些理想的书本知识是否真的能带来帮助。
在情感层面,诗人通过“失意事多心转淡”表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逢时技拙计全疏”则揭示了在关键时刻的无能为力,表现了对命运的无奈。最后一句“怕遇春来下泽车”,则将诗人的心境推向更深的孤独与彷徨,似乎在暗示着对未来的恐惧与不安,整体上流露出一种淡淡的伤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在多次科举失利后的失落与迷茫,同时对理想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士人心态的复杂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七度金门”中,金门象征什么?
A. 失败
B. 成功
C. 理想
D. 现实
诗人对“南华”的态度是?
A. 绝对信任
B. 怀疑
C. 无所谓
D. 完全否定
诗中的“蹇驴”象征什么?
A. 喜悦
B. 成功
C. 困境
D. 追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