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4:57: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4:57:40
酒泉布衣旧才子,少小知名帝城里。
一篇飞入九重门,乐府喧喧闻至尊。
宫中美人皆唱得,七贵因之尽相识。
南邻北里日经过,处处淹留乐事多。
不脱弊裘轻锦绮,长吟佳句掩笙歌。
贤王贵主於我厚,骏马苍头如己有。
暗将心事隔风尘,尽掷年光逐杯酒。
青门几度见春归,折柳寻花送落晖。
杜陵往往逢秋暮,望月临风攀古树。
繁霜入鬓何足论,旧国连天不知处。
尔来倏忽五十年,却忆当时思眇然。
多识故侯悲宿草,曾看流水没桑田。
百人会中一身在,被褐饮瓢终不改。
陌头车马共营营,不解如君任此生。
这首诗的作者是曾经在酒泉当布衣的才子,年轻时在帝都就已小有名气。他的诗篇曾飞入宫中,传到皇帝耳中,乐府的声音响亮,传遍了九重天。宫中的美人们都在唱他的诗,七位贵族因此而与他相识。南邻北里,每日都能看到他,处处留连,乐事多多。他虽然穿着破旧的衣服,但仍然可以吟唱出美妙的诗句,掩盖了笙歌的声音。他在贤王贵主那里受到了厚待,骏马和苍头的马就像是自己拥有的一样。心中的秘密在风尘中隔绝,年光如水,尽情沉醉于杯酒之中。青门几度春天归来,折柳寻花送走落日的余晖。杜陵常常在秋天的傍晚相逢,仰望明月,任风拂面,攀附古树。鬓发已被霜染,谈何值得,故国的景象与天连成一片,何处可寻。转眼间已过去五十年,回忆当时的青涩依然模糊。多识的故人对此感到悲伤,曾经的流水已经淹没了桑田。百人聚会中,我依旧在此,身着粗布,喝着瓢水,始终未改其志。街头车马喧嚣,人们忙碌不已,唯有你如君子般随心而活。
戴叔伦(约 735年-约 795年),字希声,唐代诗人,曾在长安游历,后归隐于酒泉,因其诗风清新、情感真挚而受到后人推崇。
这首诗作于戴叔伦晚年,回顾其一生的经历,表达对过往生活的感慨与思考,同时对老年生活的态度和人生哲学进行反思。
《赠康老人洽》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描绘了作者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思考。全诗在描写个人经历的同时,也折射出对时代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通过对酒、春、秋、月等意象的运用,表现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光阴流逝的无奈。诗的整体结构松散而又和谐,展现了唐诗的自由风格与个性化特征。
作者以“酒泉布衣”的身份,传达出一种对平凡生活的珍视,虽身处繁华而心向淡泊。他通过回忆与友人相识的快乐,痛感岁月的无情,表现出对人生的豁达与洒脱。诗中流露的情感真实而深刻,令人感同身受。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回顾,表现出对光阴流逝的感慨及对平淡生活的珍视,传达出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九重门”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过往的感情是怎样的?
“青门几度见春归”中的“青门”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