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12: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12:04
红树萧疏谢傅墩,
残山馀一角,付閒云。
手攀丛桂忆王孙,
登高泪,岁岁洒清樽。
望远更销魂,
夕阳无限好,近黄昏。
可怜破碎旧乾坤,
西风紧,南雁不堪闻。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红色的树木在寒风中凋零,残存的山角被闲云覆盖。我手攀桂树,想念王孙(王勃),登高时不禁泪流,年年岁岁都在清酒中倾洒。远望的景色更让人心痛,夕阳无比美好,却渐渐接近黄昏。可怜的是,曾经完整的世界如今已破碎,西风呼啸,南飞的大雁不忍听闻这悲凉。
林朝崧(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于山水田园诗,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人生的感慨。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常表现出对友人和故土的思念。
这首《小重山》创作于辛亥年九月九日,正值重阳节,诗人登高望远,感慨秋日的苍凉与人生的无常,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思考。
《小重山 辛亥九日莱园登高》是一首蕴含深厚情感的诗作。诗的开头以“红树萧疏谢傅墩”描绘了秋天的萧瑟景象,红色的树木在风中凋零,暗示着生命的流逝与无常。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了自然界与自身情感的互动,揭示了对往昔的追忆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接下来的“手攀丛桂忆王孙”则将思念之情逐渐引向深处,手中攀着的桂树,象征着对友人的怀念,王孙的提及让这份思念显得更加浓烈。诗人在登高的过程中,情感的宣泄使得“泪”成为了流露的直接表现,岁岁年年,清酒相伴,似乎对过往的追忆愈发沉重。
“望远更销魂,夕阳无限好,近黄昏”这一句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情绪,夕阳的美好象征着生命的辉煌与即将逝去的惋惜,黄昏的逼近则让人更加感受到时间的紧迫与不可逆转。最后的“可怜破碎旧乾坤,西风紧,南雁不堪闻”将全诗提升至一种悲剧的高度,破碎的旧世界与不堪忍闻的南雁,既是对国家的忧虑,也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诗人以自然的变化折射出心中的惆怅与哀伤。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流露出一种对美好与逝去的哀伤感。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深邃,意象丰富,展示了秋天的悲凉与人生的无奈。
诗中提到的“王孙”是谁?
诗中“夕阳无限好,近黄昏”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西风紧,南雁不堪闻”中“南雁”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