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01:21
吊黄学士三首
原文展示:
自古兰衰早,因令蕙叹深。
书遗茂陵,病作越乡吟。
蒿里无春色,闽山蔽夕阴。
空嗟埋玉树,志永沉沉。
白话文翻译:
自古以来兰花就早衰,因而让蕙草叹息得深沉。
书信遗留在茂陵,病痛使我作起越乡的吟唱。
蒿草丛中没有春天的色彩,闽山笼罩着黄昏的阴影。
空自叹息埋葬的玉树,志向永远是沉沉无望。
注释:
- 兰:指兰花,象征高洁的品德。
- 蕙:指蕙草,常用来比喻贤良淑德的女子。
- 茂陵:汉朝著名的陵墓,特指汉宣帝的陵墓。
- 越乡吟:指在越地吟唱,表达乡愁或思念的情感。
- 蒿里:指蒿草生长的地方,象征荒凉。
- 闽山:指闽地的山岳,暗示故乡的环境。
- 埋玉树:象征埋没的美德或才华。
典故解析:
- 兰与蕙:古代常用兰花和蕙草作为比喻,指代高洁的品德和贤良的美德。
- 茂陵:历史上著名的陵墓,作者提到此地,寄托对逝去友人的感慨和对历史的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他的诗词以清新、自然著称,尤其擅长古体诗和骈文。
创作背景:
《吊黄学士三首》是欧阳修在悼念好友黄庭坚时所作。黄庭坚是宋代著名的书法家和诗人,二人有着深厚的友谊。在黄庭坚去世后,欧阳修怀念他的才华与品德,故而作此诗以表达悲痛与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兰和蕙开篇,象征着对美好品德的追求与怀念。诗人用“自古兰衰早”来引入对黄学士的感慨,暗示即使是最美的东西,也难逃衰败的命运,表达了一种对友人早逝的无奈和哀伤。接着,提到“书遗茂陵”,不仅是在怀念友人,更是对历史的反思,暗示友人的成就与才华如同遗留在历史长河中的文字,令人唏嘘。
在描绘环境时,诗人用“蒿里无春色,闽山蔽夕阴”展现了一幅凄凉的场景,暗示失去的友谊和美好时光的不可逆转,强化了悲伤的情感。最后一句“空嗟埋玉树,志永沉沉”,则是对自己志向的深刻反思,表明在悲痛之余,诗人对于未来的迷茫与沉重。这首诗不仅表现了对友人的怀念,也体现了人对生命无常的思考,情感深沉而细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自古兰衰早:兰花自古以来就容易枯萎,象征美好的事物终究难逃衰败。
- 因令蕙叹深:蕙草因兰花的早衰而深感惋惜,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共鸣。
- 书遗茂陵:留下的书信寄托在茂陵,表现对友人离世的哀悼。
- 病作越乡吟:因病而吟唱越乡的诗,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无奈。
- 蒿里无春色:蒿草丛生之处没有春天的景象,象征环境的凄凉与无生气。
- 闽山蔽夕阴:闽地的山峦遮掩着夕阳的余晖,暗示一种沉重的氛围。
- 空嗟埋玉树:惋惜埋没的美德与才华,表达对失去的无奈与哀伤。
- 志永沉沉:内心的志向感到沉重而迷茫,表示对未来的无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兰和蕙比作人品,形象生动。
- 对仗:如“蒿里无春色,闽山蔽夕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重复的结构加重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兰花、蕙草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友人黄庭坚的深切怀念,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思考。诗中渗透着悲伤、孤独与对美好品德的追求,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沉重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兰:象征高洁、纯粹的理想。
- 蕙:代表贤良淑德,暗示诗人对美德的向往。
- 蒿:象征荒凉、失落的环境。
- 玉树:象征埋没的才华与美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自古兰衰早”指的是什么?
- A. 兰花的美丽
- B. 兰花的早衰
- C. 友人的品德
- D. 诗的风格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蒿里无春色”反映了诗人对____的感受。
-
判断题:诗中“书遗茂陵”表示对历史的遗憾。 (对/错)
答案:
- B
- 失落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渚怀古》与《吊黄学士三首》均表达了怀古与对逝去的感慨,但李白更偏向于豪放的情感,而欧阳修则更显细腻与忧愁。
- 《春望》则在国破家亡的背景下,表达了诗人对国家与前途的忧虑,与欧阳修的个人情感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欧阳修诗文集》
- 《宋代文学史》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