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22: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2:36
日觉耳目胜,我来山水州。
蓬瀛若仿佛,田野如泛浮。
碧嶂几千绕,清泉万馀流。
莫穷合沓步,孰尽派别游。
越水净难污,越天阴易收。
气鲜无隐物,目视远更周。
举俗媚葱蒨,连冬撷芳柔。
菱湖有馀翠,茗圃无荒畴。
赏异忽已远,探奇诚淹留。
永言终南色,去矣销人忧。
这首诗的意境在于描绘作者来到越中山水的体验。作者感受到耳目清新,眼前的山水如梦似幻,田野如同浮动的波澜。四周的青山环绕,清泉奔流不息。不要限于狭窄的步伐,谁能尽览各个风景?越水清澈难以污染,越天阴云容易消散。空气清新,无所遮蔽,远望更显得开阔。世俗的喧嚣与葱郁的自然形成对比,冬日的芳香依然萦绕。菱湖边的翠绿依旧,茶园里没有荒草。欣赏这些奇异的景色,恍惚间已远去,探寻这些奇妙的事物,确实让人留连忘返。最后,提及终南山的颜色,离开时却让人忘却忧愁。
孟郊(751年—814年),唐代诗人,与贾岛齐名。孟郊的诗歌以其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而著称。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此诗创作于孟郊游览越中山水之时,描绘了他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在此地游览的愉悦心情。时代背景下,唐代是一个文化繁盛的时期,诗人借助自然景观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烦恼的逃避。
《越中山水》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烦忧的超然态度。诗中的意象丰富而生动,作者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清新悠远的气息。起首两句,"日觉耳目胜,我来山水州",从感官的角度切入,强调了自然环境对人感官的影响,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接下来,"蓬瀛若仿佛,田野如泛浮",使用了朦胧的比喻,展现出一种仙境般的意象。
在后续的描写中,作者通过对青山、清泉的细致描绘,使得整个山水景象生动而立体,"碧嶂几千绕,清泉万馀流"展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自然状态。诗中,有对游览自由的渴望,“莫穷合沓步,孰尽派别游”,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无限向往。
最后,诗的尾声“永言终南色,去矣销人忧”以终南山的颜色作为意象,将整首诗的情感归结到一种超脱的境界,表明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世俗的烦恼都被抛在了脑后。这种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的超脱,使得这首诗在情感上更加深邃,令读者在品味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一种心灵的宁静。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烦恼的超然态度。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在自然中获得的宁静和愉悦。
诗中提到的“越水”指的是什么?
诗人希望读者有什么样的感受?
“碧嶂几千绕”中,碧嶂指的是什么?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