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08: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08:57
长安秋声乾,木叶相号悲。瘦僧卧冰凌,嘲咏含金痍。金痍非战痕,峭病方在兹。诗骨耸东野,诗涛涌退之。有时踉跄行,人惊鹤阿师。可惜李杜死,不见此狂痴。
长安的秋天声音空旷,树叶悲鸣相对。一个瘦弱的僧人卧在冰冷的水面上,嘲弄地吟咏着带着金色伤痕的诗句。金色伤痕并非是战争留下的痕迹,而是如今病痛的象征。诗的骨骼在东野耸立,诗的浪潮在退却。有时我踉跄地走路,惊动了那位白鹤的老师。可惜李白和杜甫已经去世,无法见到我这份狂热与痴迷。
作者介绍: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以孤独、悲凉和强烈的个性著称,常常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困苦的时代。孟郊身处繁华的长安,但内心却充满了孤独与无奈,反映出他对人生、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充满了悲凉的情感,透过对秋天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时光流逝与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开篇的“长安秋声乾”将读者带入一个空旷而悲凉的氛围,树叶的悲鸣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无奈。瘦僧的形象则进一步加强了这种孤独感。诗中提到的“金痍”不仅代表了身体的伤痕,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从个人的孤独感转向对文学的追求与对先贤的怀念。诗骨的耸立与诗涛的涌退,象征着他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而最后一句“可惜李杜死,不见此狂痴”则是对历史的惋惜与对自身狂热的自省,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渴望与对过往的追忆。整首诗在悲凉中透出一种深沉的力量,揭示了文学与生命的深刻联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个人孤独与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悟,强调了文学创作的价值与重要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所指的“金痍”代表什么?
诗人对李白和杜甫的感情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希望这份解读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戏赠无本 其一》的美与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