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8:52: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52:29
登泰山二首
作者: 陈梦良 〔宋代〕
一跻尼父更谁登,扶日扪参紫翠层。
四海儿孙向罗立,万方稚子走香灯。
独将浑噩留天地,几为沧桑纪废兴。
长啸一声空八表,恍疑鹏背坐来曾。
第一首的翻译:
谁能比得上尼父(孔子)登上泰山呢?我在山顶上扶着太阳,触摸那紫色的星辰和翠绿的山层。
四面八方的儿孙都在仰望,万方的小孩正欢快地跑着提着香灯。
我独自将浑噩的时光留在天地间,多少年间沧海桑田,兴衰变迁。
我长啸一声,声响空荡荡地传向八方,似乎让我怀疑自己曾坐在巨鹏的背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陈梦良是宋代的诗人,其诗风清新脱俗,善于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哲理与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登泰山之际,表达了对自然壮丽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陈梦良的《登泰山二首》展现了泰山的雄伟与哲理思考。诗中开篇即提到“尼父”,通过对比引出自己登山的壮志,彰显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与向往。接着,诗人通过“扶日扪参”的意象,描绘了登高望远的壮丽场景,表达出一种对宇宙的探索和对生命的感悟。四海儿孙的描述,体现了人类的传承与希望,儿童提灯的画面则增加了诗的温馨感和生动氛围。
诗的后半部分,作家感慨时光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反映出人生的无常与沧桑,令人沉思。最后的长啸,声震八表,仿佛是对人生理想的彰显与追寻,也暗示出希望与自由的主题。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深邃,透过登泰山这一行为,表达出对宇宙、人生的哲学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登泰山的过程,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对人生的反思以及对理想的追求,体现了诗人的情感深度与哲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陈梦良的《登泰山二首》写的是哪个山?
a) 华山
b) 泰山
c) 峨眉山
d) 黄山
诗中提到“尼父”指的是谁?
a) 老子
b) 孟子
c) 孔子
d) 荀子
诗中“扶日扪参紫翠层”表达了怎样的意境?
a) 失落
b) 高远
c) 绝望
d) 平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