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9:55: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55:43
陪李梓州、王阆州、苏遂州、李果州四使君登惠义寺
春日无人境,虚空不住天。
莺花随世界,楼阁寄山巅。
迟暮身何得,登临意惘然。
谁能解金印,潇洒共安禅。
在春天的日子里,四处无人,空旷的天空没有边际。
黄莺与花儿伴随着这个世界,楼阁高耸在山巅。
夕阳西下,我的身心又能得到什么呢?
登高望远让我心中感到迷惘,谁能理解那金印的意义,与我潇洒自如地共度禅意?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一生经历了唐朝的兴盛与衰落,作品深刻反映了社会矛盾与个人命运,其诗歌以现实主义著称。
这首诗作于杜甫晚年,正值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民生困苦。杜甫在游历中,感慨人生,思考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陪李梓州、王阆州、苏遂州、李果州四使君登惠义寺》是杜甫在与友人游览惠义寺时的即兴之作。全诗以春日的宁静开篇,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诗中“春日无人境,虚空不住天”两句,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自由的向往。
接下来的“莺花随世界,楼阁寄山巅”则用生动的意象表现出自然的美丽与人类建筑的高远。诗人通过对比,揭示了自然的永恒与人类的渺小,进一步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
而“迟暮身何得,登临意惘然”,则是对人生晚期的自省,表现出对未来的迷茫与对过往的追忆。最后的“谁能解金印,潇洒共安禅”更是升华了主题,表达了对权力与名利的超然态度,渴望与友人共同追寻内心的宁静与祥和。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杜甫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友谊的珍视,展示了他在动荡岁月中的人文关怀与哲学思考。
整首诗探讨了人生的意义、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以及对内心宁静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中“春日无人境”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莺花随世界”中的“莺花”主要象征什么?
杜甫在诗中对金印的态度是什么?
与王维的《终南山》相比,杜甫的这首诗更加强调对人生的思考与迷茫,而王维则侧重于自然的美与宁静。两者都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悟,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