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01:17
原文展示:
寒食明堪坐,春参夕已垂。
好风经柳叶,清风照花枝。
客泪闻歌掩,归心畏酒知。
佳辰邀赏遍,忽忽更何为?
白话文翻译:
寒食节的夜晚,明亮的月光正好可以坐下来欣赏,春天的星辰在傍晚时分已经开始低垂。微风轻拂柳叶,清风照耀着花枝。客人听到歌声不禁落泪,归心似箭却又害怕酒香。如此美好的时光,大家都来邀约赏玩,然而我却不知该如何是好。
注释:
- 寒食:指寒食节,春秋时期的一个节日,主要是为了纪念介之推,祭奠祖先,禁火食冷。
- 明堪坐:月光明亮,正好可以在这里坐下来。
- 春参夕已垂:春天的星辰在夜晚逐渐低垂,暗示时光流逝。
- 好风:指宜人的微风。
- 客泪闻歌掩:听到歌声,客人忍不住落泪,想表达思乡之情。
- 归心畏酒知:想要回家,但又害怕饮酒会让思乡之情更加浓烈。
- 佳辰邀赏遍:美好的时光,大家都相邀赏玩。
- 忽忽更何为:却又感到无所适从,不知该如何安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杜工部,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称为“诗圣”。其一生经历了安史之乱,目睹了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作品中充满了对国家、人民和社会的深切关注。
创作背景:
《寒食夜苏二宅》创作于杜甫晚年,正值他生活困窘之时,常寄居于友人家中。诗中描绘了寒食节的景象,抒发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在特定节日中的孤独与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寒食节的夜晚场景,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在明亮的月光下,春天的夜晚显得格外美丽,但诗人心中却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与无奈。他通过“客泪闻歌掩”表达了他对故乡的眷念,这种情感在听到歌声时尤为强烈,甚至泪水夺眶而出。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享受感到无所适从,反映出他内心深处的孤独感和对人生的思考。这种在节日中的孤独感,使得整个作品充满了悲凉的氛围,体现了杜甫对人世变迁的深刻理解。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清新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故乡的思念,展现出杜甫作为诗人的深邃与敏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寒食明堪坐:寒食节的夜晚,月光明亮,适合坐下来欣赏。
- 春参夕已垂:春天的星辰在傍晚时分低垂,暗示时光的流逝。
- 好风经柳叶:宜人的微风轻轻拂过柳叶,营造出宁静的气氛。
- 清风照花枝:清风照耀着花枝,显示出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 客泪闻歌掩:客人听到歌声,不禁落泪,流露出思乡之情。
- 归心畏酒知:心中渴望归家,却又害怕饮酒会更加强烈的思乡情绪。
- 佳辰邀赏遍:美好的时光,大家纷纷相邀赏玩。
- 忽忽更何为:但诗人却感到迷茫,不知该如何面对这份快乐。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好风经柳叶,清风照花枝”,形成和谐的节奏感。
- 拟人:将风与光赋予了情感,营造出自然的生动形象。
- 意象:通过寒食、柳叶、花枝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春意盎然而又带有淡淡忧伤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故乡的思念,虽然身处美好的时光,但诗人心中却充满了无奈和孤独,反映了人对时光流逝和亲情缺失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食:象征着思乡与节日的孤独。
- 明月:代表宁静与美好,但也暗藏思念之情。
- 柳叶、花枝:春天的象征,生机与美丽的化身。
- 泪水:表达内心的情感波动,思乡之情的直接体现。
- 酒:象征着欢庆与忘忧,但也引发更多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寒食节的主要活动是什么?
A. 祭祖
B. 烧香
C. 赏花
D. 赛龙舟
-
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感受是?
A. 快乐
B. 无所适从
C. 忧伤
D. 兴奋
-
“客泪闻歌掩”中的“泪”是指什么?
A. 伤心
B. 高兴
C. 疲惫
D. 愤怒
答案:
- A. 祭祖
- B. 无所适从
- A. 伤心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同样表达了思乡之情。
- 李白《月下独酌》:描绘了孤独而又美好的夜晚。
诗词对比:
- 杜甫的《寒食夜苏二宅》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杜甫更多地渗透了社会的无奈与对人世变迁的感慨,而李白则展现了个人情感的孤独与浪漫。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甫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