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庭橘

《庭橘》

时间: 2025-07-27 20:44:38

诗句

明发览群物,万木何阴森。

凝霜渐渐水,庭橘似悬金。

女伴争攀摘,摘窥碍叶深。

并生怜共蒂,相示感同心。

骨刺红罗被,香黏翠羽簪。

擎来玉盘里,全胜在幽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0:44:38

原文展示:

庭橘
作者: 孟浩然 〔唐代〕

明发览群物,万木何阴森。
凝霜渐渐水,庭橘似悬金。
女伴争攀摘,摘窥碍叶深。
并生怜共蒂,相示感同心。
骨刺红罗被,香黏翠羽簪。
擎来玉盘里,全胜在幽林。

白话文翻译:

清晨的阳光照耀着大地,各种植物显得格外阴森。凝结的霜水渐渐化开,庭院里的橘子像悬挂的金子。女伴们争先恐后地攀摘橘子,摘取时却又因树叶的繁茂而相互遮挡。她们共同怜惜着那一串串橘子,互相展示,彼此心意相通。那橘子的骨刺像是红罗的披风,香气缭绕,宛如翠羽的簪子。她们端着玉盘,所有的美味都在这幽静的林间。

注释:

  • 明发:明亮的阳光照耀。
  • 阴森:指阴暗而又森严的样子。
  • 凝霜:霜凝结在水面上,形象描绘了清晨的寒冷。
  • 似悬金:形容橘子色泽鲜亮,像是悬挂的金子。
  • 女伴:女性朋友。
  • 争攀摘:争相攀爬摘取。
  • 并生怜共蒂:共同怜爱那橘子的果蒂。
  • 骨刺:指橘子的刺状部分,形容其特征。
  • 香黏翠羽簪:形容橘子的香气和装饰的精致。
  • 擎来玉盘里:端起盛橘子的玉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溪,唐代著名诗人,籍贯湖北,擅长山水田园诗。他的诗歌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为主,崇尚自然,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庭橘》写于孟浩然隐居生活的一段时间,表现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惜。诗中描绘了清晨的庭院,生动地刻画了女性朋友们共同欣赏和采摘橘子的场景,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清晨的庭院场景,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友谊之情。诗的开头“明发览群物”,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阳光明媚的早晨,周围的万木虽显得阴森,却又透出一丝清新。接着,诗人以“凝霜渐渐水”来描绘寒霜的消融,给人一种生机复苏的感觉,随即将视线转向庭院中的橘子,形象地描绘出它们金黄色的色泽,仿佛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女伴们争相攀摘橘子的情景,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无间,彼此间的默契与关怀。这种温馨的友情,伴随着对美好事物的共同欣赏,显得更加珍贵。结尾的“擎来玉盘里,全胜在幽林”,不仅强调了橘子的美味,也象征着在自然的怀抱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更显得纯真与美好。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呈现出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田园生活画面,让人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也感受到友谊的温暖。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明发览群物:阳光明亮,照耀着周围的万物,营造出清新的早晨氛围。
  2. 万木何阴森:虽然阳光明媚,但众多的树木依然显得阴森,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3. 凝霜渐渐水:早晨的霜冻逐渐融化,象征着寒冷逐渐消退,万物复苏的景象。
  4. 庭橘似悬金:庭院中的橘子在阳光下像金子一样闪亮,给人以美的享受。
  5. 女伴争攀摘:女伴们争先恐后地想要摘取橘子,表现了活泼热闹的场面。
  6. 摘窥碍叶深:摘橘子时却被深深的树叶所遮挡,展现了自然的繁茂与友谊中的小小阻碍。
  7. 并生怜共蒂:她们对同一串橘子产生共同的怜惜,体现了深厚的友谊。
  8. 骨刺红罗被:橘子的骨刺像红罗的披风,形象生动,增添了诗的细腻感。
  9. 香黏翠羽簪:香气四溢,宛如翠羽的簪子,提升了橘子的美感。
  10. 擎来玉盘里:她们端着玉盘,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11. 全胜在幽林:所有的美味与情感都在这幽静的林中得以体现,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橘子比作“悬金”,增强了视觉冲击力。
  • 拟人:通过“女伴争攀摘”,赋予人物以生动的动作,增强了画面的活力。
  • 对仗:如“香黏翠羽簪”与“骨刺红罗被”,增强了整体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际关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友谊的珍视,展现了和谐的田园生活及人与自然的深厚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阳光:象征希望与生命。
  • 橘子:象征丰收与美好。
  • 女伴:象征友情与亲密。
  • 庭院:象征宁静与安逸。
  • 幽林:象征自然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明发”指的是什么?

    • A) 明亮的阳光
    • B) 明亮的月光
    • C) 明亮的星星
  2. 女伴们争先恐后地攀摘橘子表现了什么?

    • A) 竞争
    • B) 友情
    • C) 疲惫
  3. 诗中的“凝霜渐渐水”表达了哪个意象?

    • A) 冷
    • B) 温暖
    • C) 复苏

答案:

  1. A) 明亮的阳光
  2. B) 友情
  3. C) 复苏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山居秋暝》王维
  • 《桃花源记》陶渊明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与对友人的思念,但更侧重于孤独的情感。
  • 《山居秋暝》:通过描绘自然的宁静与美好,展现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主题与《庭橘》相似,但更加强调孤独与宁静的氛围。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
  • 《诗词鉴赏技巧》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再答明略二首 赠嗣直弟颂十首 次韵晁元忠西归十首 题归去来图二首 放言十首 其六 清江引 寄李次翁 为茭桥居士作念念即佛颂 谪居黔南十首 寄题钦之草堂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气数已尽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靠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崎峗 挑药 迷惑不解 凵字底的字 定局 弹冠结绶 黄字旁的字 蹑节 装模作样 屮字旁的字 贝字旁的字 飞字旁的字 兰桂齐芳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